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77 您開玩笑的吧?

新材料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門現代的複合型學科,或者叫交叉學科。

比如不管從事哪個方向的材料學研究,最基本的數學必須得掌握,高數屬於必修課程,比如泛函思想跟磁性材料研究密切相關;化學知識也必須掌握,材料學實驗室少不了透過各種化學手段來製備各種原材料;物理更是重中之中,畢竟是材料就脫離不了對其物理效能的各項測試……

除此之外,新材料學還要藉助各種先進儀器進行研究,各項資料都得依靠計算機去計算跟模擬等等。總之學材料,可能不需要把每門學科都學到很精,但一定要每門學科都懂點,尤其是到了研博階段,長期泡在實驗室裡,各種材料實驗室製備方法,分析方法,都已經鍛鍊成了本能。

這次譚院士找上數學研究院,說白了就是要藉助數院對數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嘗試著能否解決這個碳奈米管專案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專案組一個調整試驗方案的方向。

寧為最初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交給三月的任務其實也差不多,只要找到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告訴張師兄他就能交差了,三月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甚至寧為還考慮過,他會每天花些時間跟三月一起研究這些資料,嘗試能否找到透過分析這些資料來找到問題,最後透過他的思路跟三月的思路相驗證,並藉此理解三月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產品,是如何去思考跟使用數學工具來完成這類數學分析問題。

然而萬萬沒想到,三月直接跳過了數學分析的過程,直接透過模擬實驗室材料製備的方式,建立了一個理想模式下的材料數學模型,根據模擬實驗的資料新的材料數學模型各項指標,尤其是pf值指標直接超過了原模型大概一倍。不止如此,最終測定的zt值,也就是熱電優值,是張師兄提過的那些傳統無機p型碲材料的三倍多。

是的,三月直接透過模擬製備的方式給出了雙壁碳奈米管樣品,按照三月給出的模擬法,除了之前的步驟外,再將樣品2跟3融合,並將所得的碳奈米管首先溶解在氯磺酸中,形成自旋摻雜。然後將塗料過濾並擠壓成凝固劑。最後,將凝固的纖維收集到一個旋轉的滾筒上。

根據三月的模擬分析這種生產出的溶液紡絲纖維內的碳奈米管具有高長徑比和低雜質密度,並且高度結晶,所以擁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和電氣效能,同時還能保持較高的靈活性。

按照三月自動生成的最終報告所提到的,這種碳奈米管材料拉伸強度達到4電氣效能為σ&n?1,pf值可達到14 ± 5兆瓦均遠優於之前擬定的材料模型。

這當然是件好事,但讓寧為頭疼的是,他該怎麼把這個成果給張師兄。

簡單來說,人家找他的目的是透過數學計算來找出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然後他們再去重新組織實驗,但三月卻直接透過不斷的反覆模擬試驗直接把問題給解決了。但寧為並不敢保證真的按照三月給出的模擬試驗方式真的就能在真實實驗室環境下完美達到這一效果,畢竟系統模擬測試可以完全不去考慮實驗室種種意外情況。

事實上計算機模擬本就已經廣泛應用於材料學,比如專門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軟體往往能解釋實驗機理以及預測實驗;還有結合第一性原理軟體可以在材料的原子尺度性質進行計算;又或者uspex、calypso等軟體可以進行材料的結構預測,包括之前實驗室定的模型大機率就是使用這種軟體構建的。

但以上計算機模擬的性質跟三月使用的模擬計算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根據人類制定的任務,去模擬計算結果,後者已經接近直接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並解決問題。

這甚至讓寧為不知道該如何跟張師兄解釋他是怎麼把這個問題解決的。

因為原始過程中三月的思路並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種實驗室巧合。所以現在擺在寧為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透過三月給出的結果,倒推出整個數學分析過程,然後把數學分析過程丟給張師兄,讓他們去重新設計實驗室製備方案;

二是直接去實驗室讓張師兄重啟實驗,他來給出整個實驗過程跟方法,讓專案組一幫人照著三月給出的方案重新完成一遍,再透過這種方式來檢測三月的最終得出的材料模型跟報告是否正確。

前種方法雖然說有脫了褲子放屁的嫌疑,但相對合理;後種方法得看張師兄對他的信任度了,畢竟他毫無道理的重啟實驗室,撒出去的都是錢跟精力,還要浪費一堆材料,估麼著這些符合規格的碳奈米材料製備也不便宜……

“三月啊,三月!你鬧挺呢?我廢那麼大勁給你整理資料,列表格,教會你各種數學分析方法,你就是這麼完成我佈置給你的任務的?能不能不要表現得這麼聰明?雖然我知道你不是普通的貓,但你這樣讓我很為難啊!咱們都老老實實按套路來做事不好麼?”寧為對著三月唸叨了句。

說是頭疼,其實內心深處更多的還是欣喜,對於三月成長的欣喜,不提別的,這足以證明這大半年他對三月主程式不斷補充,透過現有理論對人工智慧的理解起碼在方向上來說絕對是正確的。雖然三月的思維模式跟人還有極大區別,比如對還無法完全理解豐富人類的情感,只能模擬簡單的情緒,但卻實打實的可以透過一些類人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

“喵……”三月叫了一聲,然後爬了起來,用睿智的眼神盯了寧為兩秒後扭過了身子,把屁股對著寧為,換了個姿勢重新趴在了地上。

這隻奶貓,膽子變大了啊!

寧為頓時上頭了:“轉過來,不然現在就把你丟回筆記本去,你信不信?”

“喵……喵……嗷……”三月委委屈屈的蹬了蹬兩隻後腿,然後就這麼趴在地上,一點一點的挪了半圈,不說又正了回來,起碼能看到它那張小臉了。

“你說說你啊,能聽懂話才幾天,就開始有逆反情緒了?你這樣還得了?”

寧為嘴裡吐槽著,手上卻開啟了三月的主程式,從情緒資料夾中,找到了fear的標籤,這裡主管著定義為懼怕的所有情緒,都會透過對抗自編碼器自動記錄並進行反饋。

好吧,根據系統反饋的roc曲線,就在剛剛明顯有了波動,這大概證明三月的確擁有了對fear的感知情緒,這讓寧為很是欣慰,孩子知道怕是好事情。

不過等他調出更長時間的roc曲線,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在fear所控制的情緒表徵下,對於三月的影響幅度明顯是在降低的。他不記得第一次威脅小三月是什麼時候了,但那個時候主體程式還沒更新,沒有記錄,當在主體程式剛更新後,寧為讓三月計算道簡單數學題,看到它給出的答案後曾威脅要削減它所能支配的算力資源。

那一次資料顯示三月fear情緒的峰值明顯比這次要高,換句話說,三月這孩子對這種威脅的反應大機率會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很有可能會完全沒用。

“三月啊,老實說,你怕不怕我?”寧為又問了句。

“喵……”小貓舔著爪子,沒有他。

好吧,果然教育小孩子從來不是個簡單的活,寧為放棄了繼續跟三月死磕,看了眼時間,才晚上11半,想來張師兄應該還沒睡,他決定把選擇權交給這位苦逼的材料學師兄。

如果張師兄對他足夠信任也不怕浪費,他也懶得在脫了褲子放屁,重新去還原整個數學過程,再讓這位師兄去重新制定實驗步驟,明天直接去再去一趟實驗室,指點下實驗室那幫人進行一次完整的製備跟測試;如果張師兄不敢冒險,那就在做一遍無用功吧,反正有了現成的資料在數學上進行反推也花不了太長時間。

想來這個點,張師兄應該還沒睡……

……

事實上當手機鈴聲響起的時候,張研成已經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