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寧院士,之前你要求一定要絕對保密,現在又可以發論文了,這到底是個什麼套路?”回燕北大學的車上,柳唯只覺得百思不得其解,遂忍不住問道。
“哈哈, 此一時彼一時,所以套路當然不一樣了!”寧為大笑著說道。
“詳細說說唄!”
……
雖然寧為在大佬面前做講解跟彙報的過程他沒去打聽,但接下來寧為要做的工作他卻是很清楚的。
畢竟是寧為身邊的人,剛剛他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務。
怎麼說呢,安保級別有提升了,而且現在也不止是針對寧為的安保, 還有未來即將組建專家團的安保。
這些他都其實都能理解。
現在寧院士的重要性已經不止是設計一個晶片那麼簡單了。
寧芯填補了華夏科技面的空白, 能讓華夏更快的在高科技領域追趕西方國家,三月智慧平臺更是讓華夏的人工智慧技術站在世界頂尖位置, 但這兩樣加起來都比不上他提出的三十年科技佈局規劃。
層次不一樣了。
不管是寧芯還是三月智慧平臺都是在小破球上小打小鬧,但寧為這次提出的三十年科技佈局口計劃已經上升到佔據整個太陽系。
第一個十年計劃是繼續發展人工智慧平臺,擴大算力,配合專家團的組建,找到進入超速空間的方法,同步開始著手研究超速空間的內部結構,以及尋找能夠在超速空間內穿梭的材料;這期間展開高智慧無人生產線的研究。
第二個十年計劃則要在兩個不同空間內進行座標轉換的方法,爭取實現在近地領域做到飛行器能隨進隨出,在擁有能夠保護生命體的材料之後,找到百分之百保證碳基生命在超速空間內延續生命的方法;這期間大力投資外太空材料,類人機器人技術以及星球生態迴圈技術。
第三個十年計劃則是確定太陽系內主要座標位置,並透過這項技術實現太陽系內航行全覆蓋,摸底各大行星的礦產結構,並著手開始根據各大行星的特點開採地外礦藏, 著手地外行星工業開發……
如果這三個十年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那也意味著寧為口中那個太陽系邊緣處的太空港口可以著手開始建設了。
柳唯早就算過了,今年他才29歲, 30年後還不到60。如果到時候地球科技真能征服太陽系了, 想來生產力也已經解放到現在看不懂的地步,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在利益的驅動下,資本也會將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太陽港口的建設以及相關的技術研發上。
說不定在他七十歲那年就能陪著寧為站到屬於華夏的太空港口裡,看著屬於華夏的第一批遠征艦駛出太陽系……
當然所有這些在柳唯的想法裡,這些都應該是華夏的。
所以他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寧為一上車,便很興奮的告訴他,接下來的時間,他要回燕北大學好好研究一下這篇論文該怎麼寫了。
雖然柳唯不懂科研,但跟在寧為身邊這麼長時間了,他也清楚一旦寧為的理論寫成了論文發表出去,也就意味著全世界都能知道這一理論。
所以他問出了剛才那個問題。
……
寧為好整以暇的說道:“很簡單啊,之前我希望能絕對保密,也很少跟人提起,首先主要還是怕這套理論走偏了!換句話說,萬一是錯的呢?我怎麼說也是個學術界的大人物吧?如果被一幫物理學家嘲諷成民科, 豈不是會很丟人?”
“就這?”柳唯愣了愣,很是無語的說道。
“這還不夠嗎?”寧為反問道。
柳唯悶聲道:“就為了你的面子,讓那麼多教授、研究員籤那麼多份保密協議?”
“很麻煩嗎?”寧為再次問道。
柳唯想了想, 終究還是搖了搖頭,道:“到也不算麻煩!”
寧為得意道:“那不就是了。當然,也不止是剛才那個原因。其實這次繁瑣的驗證過程,我們也能確定,沒有三月的輔助,就算跟全世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他們也絕對追不上我們。因為有些問題,沒有三月的輔助,根本沒法下手。這也是現在可以把理論公開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之前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真的要完成制定好的十年計劃,就需要更多的幫助。尤其是cern這樣的科研機構無私的幫助。”
這句話讓柳唯有些不服氣了,問道:“寧為啊,需要他們幫什麼忙?有你帶著我們華夏這麼多物理學家還不夠?而且我們的自己的對撞機也快要完工了!”
聽了這話,寧為忍不住撓了撓頭,長嘆道:“柳哥,我真不是萬能的。我不說別的,就說要完成十年太空規劃的第一步,在宏觀條件下找到進入超速空間的方法。你知道三月已經給出了多少種可能?”
“幾百種?”
“九萬六千八百三十七種!所有這些可能全部試一遍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話還沒能撐到咱們走完第一步,經濟就先崩了!這就需要無數科學家進行篩選,更別提還有各種環境測試、材料測試,隨便一個計劃,都有成千上萬的問題需要一個個解決,光靠我帶著華夏的科學家團隊,別說十年了,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完成。”
聽到這裡,柳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似乎還是把科學研究這種東西想的太簡單了……
“但是讓更多對此有興趣的人加入進來就不一樣了,很多時候解決問題都是靠天才科學家們的靈光一閃。我靈光一閃解決了最大的問題,許多人的靈光一閃可能解決無數的小問題。而且我提到cern,指的可不止是地下那臺對撞機,而是這家科研機構控制著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高能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