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迎來送往,可把寧為忙得不行。
好在近幾年都是這樣,他也習慣了。隨著身份地位的提升,春節時節來拜訪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去拜訪的人也越來越多,這讓寧為感覺還不如守在實驗室裡。
可惜有了小寧可,已經不能任性了。
寧可的性子外向,喜歡熱鬧,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特別興奮、開心。這性格的好處是上幼兒園沒兩天就跟老師和小朋友混熟了。別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門口哭得撕心裂肺,仿若生離死別的時候,她還會友善的上前去拍拍人家的小肩膀,很是囂張的拉著哭鬧的小朋友走進校園,很有大姐大的派頭。
怎麼說呢……
反正這性子既不像江晨霜也不像寧為,到是跟江晨露有得一拼。這一度讓寧為感覺有些淡淡的憂傷,因為書裡寫的天才的童年往往是跟普通人格格不入的,這大概說明他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天分寧可並沒有繼承。
不過問題到也不大,為人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快樂的長大就好了,反正家裡不缺錢。
在銀行高階客戶經理的建議下,寧為已經給家人們準備了多種信託產品。即便他後繼無人,或者意外身亡,這些產品也足夠一家子人過上一輩子優渥的生活。
到不是對自己的身體不自信,關鍵是人一旦沉迷於刀尖上跳舞,一定的風險意識還是要有的。這一點寧為的意識很超前。
而且下個月就到了江晨霜二胎的預產期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將晨霜肚子裡的寶寶將在三月十二號降臨。
當然生孩子這種事情,早幾天、遲幾天都很正常,但張丁喜還是站出來,跟幾大企業的商討之後,決定先做好搭載了寧芯跟三維顯示器的新產品發售的準備,二胎出生的那天,正式開啟發售。
這個決定多少是有些任性了。其實按照現在的備貨情況,這個春節已經可以具備了發售的條件。對於企業來說早一天開始賺錢自然是好的。而且還要準備產品釋出會,多少會有些麻煩。
但這事張丁喜提出來了,又得到了寧芯靈魂人物李靜雯全力支援,大家也沒什麼好說的。便也只能先開始準備著。不過話又說回來,多一個月的時間備貨壓力並不算大。按照現在的市場調查,大眾購買三維顯示產品的意願還是很高的,所以這一塊問題不大。
這事兒寧為還不知道,也沒人跟他提起過。他也無暇顧及三維顯示產品的發售情況。這一點全世界人民都可以作證。本來春晚還邀請了他挑一個時間段,找一個分會場,聊聊關於未來科技發展的暢享,都被寧為婉言謝絕了,自然更懶得去籌謀這些沽名釣譽的事情。
他已經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對於新理論的實踐上。
到不是說科研病犯了,主要還是一想到自己有機會坐上根據他的理論設計的太空船暢遊太空,寧為便能感覺到那發自心底的興奮。
那可是真的遨遊太空,指不準能有機會近距離去觀察宏偉的星雲,欣賞宇宙中的自然美景。可不是像那些富豪們坐著航空飛機,在地球外飛一圈就得著陸那種噱頭式的所謂太空體驗。
所以他得抓緊時間找到進入尺短空間的辦法。
這段時間從國外引入的那些科學家到也很給力,各個專案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而且寧為還發現了實驗室多了這些來自於西方科學家的好處,比如他們對於春節並不感冒,也沒誰覺得華夏春節就應該放假,在實驗室華夏僱員都歸心似箭的時候,他們依然能任勞任怨的呆在實驗室裡,做著自己負責的專案。
這就非常nice!
只要能引入更多的國外人才,完全可以把休假需求給錯開。大家按照國籍放假,比如聖誕節,這些國外的科學家可以多休息幾天,主要任務丟給實驗室的華夏人員,春節的時候,華夏的科研人員輪流休假,這些國外的科學家們繼續上班,很輕鬆就能在怨言最小的情況下,實現實驗室全年無休的目標……
當然,前提是人家引進工作能一切順利。最起碼得像cern那樣有上千的高階學者投奔實驗室。不過寧為還是信心滿滿的,有三月這個越來越精通人性的大殺器,現在已經讓人才引進工作走向了極為良性的迴圈。
那些投奔基礎試驗基地的科學家們已經不再侷限於艾德溫·喬治的引薦跟介紹。一件事情做的久了,誰還沒幾個至交好友呢?呆的舒服了,呼朋喚友都是基本操作。
而且寧為真心發現,凡是那些在科研方面好奇心重的科學家們還是很可愛的。絕大部分對於物質方面的追求並不高,也不太想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時像三月這樣的科研助手才是他們最稀罕的。
畢竟誰會不稀罕一隻沒事趴在那裡養眼,有事了“喵”的一聲,馬上就能給予研究助力的超級實驗室助手呢?而且進行數學分析跟模擬進度還特別快,曾經要等兩、三天才能拿到的結果,基本上當天都能給出報告。以往要等幾周,甚至數月的大型複雜計算結果,現在基本上半個月之內都能有訊息。
這種效率也足以讓人愛上這裡的科研環境。
再加上從實驗室出來,想要放鬆時,還有能找到一、兩個知己喝上一杯,這環境是真心無敵了。
這也讓寧為感到非常滿意。
畢竟這些教授們的工資其實並不算高,在基本生活已經有完美保障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更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許多喜歡錶達的科學家,有了三月這個貼心的助手,還能夠完全無障礙的使用華夏網際網路產品,這就更讓人感覺愜意了。
尤其是很反直覺的是,華夏絕大多數普通人其實潛意識裡要比那些西方的普通人更尊重知識,更尊重高階知識分子,這就是許多文化人能成名的原因。可惜的是許多人並不珍惜這一身份,活生生將“高知群體”這個原本褒義的詞彙,玩成了“磚家”而已。
比如這樣的科學家閒暇時想在網路上科普些東西,三月能手把手的幫他們申請整套各類網際網路產品賬號,企鵝微博、知否等等,還能實時把這些人想要發表的東西翻譯成中文,並將評論區那些中文的問題同步轉化為英文,或者其他語言……
不用怕這些發言沒人看,畢竟有三月這個小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