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著,安平過了生辰就給他啟蒙的!”丁老頭焦心。
安平的生辰是八月六號,丁家習慣在男孩五歲生辰後啟蒙。
今年,情況特殊,早早準備好一切的丁老頭在安平生辰後沒有按照計劃給安平啟蒙。
想到小說裡對丁老頭的描寫,丁雪薇不由暗舒口氣。
小說裡的丁老頭並沒什麼讀書天賦,四十出頭才考到童生。
雖然她看到的現實裡,這個爺爺還算睿智,可讀書這事,不止得有聰明的頭腦,還得有適合的老師。
在爺爺教廢四個兒子的情況下,她一點也不想讓安平跟著他學!
“好飯不怕晚,安平是好苗子,哪怕啟蒙晚了個一兩年也不會有問題。”李氏含著笑安慰。
李氏就一大字不識的白丁,咬文嚼字的話她說不出來,可想讓丁老頭高興的話她卻隨口就是。
在丁老頭明顯的鬆快裡,她詢問:“家裡開始準備?”
“這事就這麼結了,開始準備吧!”心情稍微舒服了一些的丁老頭,看向幾個兒子:“今時不同往日,大家得努力將日子過上去!”
“是,爹。”
兄弟幾個齊齊回答。
丁雪薇不免感慨。
還好有李氏在,還好李氏早早就將頑固的老頭子說服了,要不然,她們姐弟就有罪受了!
*
在生產力低下,完全沒有科技的古代,製鹽,全看天意。
因今年特殊的氣候,臨海縣已經半年沒出過鹽了,由臨海縣供鹽的府縣早已斷鹽,而依靠農業,鹽業,珍珠業為根基的豐城府,整個產業鏈都因這場災禍受到巨大沖擊。
能補救,誰都不敢怠慢。
製鹽就這麼一躍成了整個豐城府官員眼裡的救贖。
當徐父等人給何老闆運回一批物資時,縣城裡釋出出了全員製鹽大活動。
相比平時沒錢拿,沒糧吃的苦役,這次煮鹽活動對於臨海縣之外的壯丁簡直不要太友好。
臨海縣壯丁是真的服勞役,來此避災的災民們則算勞動交換。
服役的臨海縣壯丁負責打魚提供食物,災民負責製鹽,換取漁獲。
相比魚,貝類,海菜什麼無可奈何的選擇,魚簡直是美味,有機會分到魚,大部分青壯都加入了製鹽活動。
這天,九月二十三,天氣完全放晴,一早,丁老三丁老四帶著滿滿十六大桶麻辣海帶絲,隨著徐父大部隊出發了。
雖無法確定海帶絲能不能賣出去,但明年秋收前糧食緊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為了減少家庭開支,在兄弟倆帶著全家希望離開後,李氏領著一家老小來到海邊。
相對她們才來時,這時的海邊,趕海人已經少了許多,不多會,帶來的三對水桶就採集滿了。
心想回去撬殼麻煩,在將青口,鮑魚,響螺等貝類堆在一處讓丁老二跟小李氏取肉後,李氏又帶著王氏跟孩子們採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