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按照皇家田莊所在地區,屬地原則。每個皇家田莊上繳稅糧,由當地縣衙代為徵收,統一合算成銀子,然後呈送到皇室內務府。
而皇家田莊的耕種,最早是僱傭當地農民,發給農民工錢,無論收穫多少糧食,都是皇室的。
不過近幾十年變成,將田地租給農民,農民按每畝上繳多少斤糧食。剩餘的,就是農民自己的。
皇家田莊的“稅糧”是很高的。幾乎是畝產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這樣一來,問題來了。
天災總是難免的,當遇到天災時,減產是必然的。
地裡就是沒有那麼多糧食,你讓農民(或者說是“皇家佃農”)拿什麼交“稅糧”。
皇室還是有點人性的。於是將一成不變的上交額度,改為每年核定一次,今年每畝應該交多少。
即便是天災,也不是每個縣都受災。所以,核定稅糧,便由每個縣根據當地情況來核定。
於是,本該與縣衙沒有多大關係的皇家田莊,便有了很直接的關係。
蕭玉謹在一旁聽著田莊管事彙報,又瞥眼看了幾眼公主手中的賬簿。
他雖然剛來到南安國沒幾天,但他畢竟是蕭王府的二公子。蕭王府自己也有很多田莊。
蕭王府的產業不少,田莊不是蕭王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蕭王妃並不是很重視。對於核查田莊賬目、檢查田莊上是不是動手腳,這種瑣碎事情,一般都是由他代勞。
蕭玉謹不清楚這裡的糧食畝產是多少,不過,聽管事那般訴苦,還有這入不敷出的賬目。讓人感覺,這皇莊佃農們,年年吃不飽、穿不暖,恐怕都快要餓死了。
但是,剛才過來一路,他看到田地裡的佃農們,個個精神面貌良好,並不像是年年遭難的樣子。
再看縣令大人與皇莊管事一唱一和,相互佐證。這分明是有勾結嘛!
公主看了幾本賬簿,沒有耐心再繼續看下去。表示這裡的情況她瞭解了。然後就到下一個皇莊。
一下午,公主視察了兩個皇莊。
蕭玉謹在一旁,似是無意,與莊上的人閒談。大致瞭解了這裡的皇莊是如何管理的。
當他知道,皇莊每年稅糧,是由當地縣衙核定。勾唇一笑。原來如此!
馬車在路上行進時,他無意中發現,有一處河埂有缺口。
仔細觀察,似乎是被人掘開的。
再看那河水的流向。恍然大悟!
他還奇怪,一夜大雨,就將低窪田地淹成那副樣子。他以為是自己見識少,沒見過下大雨,不知道雨水積蓄能淹成什麼樣。
原來,是掘開河壩,讓河裡的水流到田地裡去啊!
故意造成一副受災的樣子,都是做給公主看的。以印證他們這裡一下大雨,田地就被淹,收成不好。
蕭玉謹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唇角勾起個幅度。
看來,這裡有機可趁。
只是,這裡的縣衙、皇莊、佃農,他們之間也太團結了吧!一起勾結,欺上不瞞下。
這個“可趁之機”,到底是該趁縣令大人的?還是趁公主的?
蕭玉謹仔細琢磨。要如何選擇,站在哪一邊?得到他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