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本在雲上飄行,此時見了龍虎,便慢慢沉入雲下,往仙鼎山中落去。
才至仙鼎山上空,便有人來接,龍虎山道士遠遠的就瞧見了竹筏裡坐著的人,高聲唱名,
“三清山路教主攜門下弟子到!”
引路的道士帶領著竹筏落到一處山頭,眾人從竹筏上下來。
“路教主,大典明日開始,請先隨小道去紫鵲樓暫住一晚。”
路篤行便笑回,“請。”
於是,幾人便下榻一座高樓,樓以紫木建成,門窗樑柱上均浮雕喜鵲,樓建在梅林中,梅是春梅,此時梅點點,正是香濃郁時。
引路的人把三清山的二十幾個人送進樓裡,又說,
“路教主,諸位道長,此山喚作宜停山,在這歇息的都是客人,山上有佳餚,有溫泉,有書閣,有武臺等等,諸位自行其便。”
“有勞。”
道士行了一禮,便告退了。
幾個師長自去往樓上歇息,弟子們都是第一次來龍虎山,則相約四處逛逛。
祝相容、曾濟年還有蕭妙語三人和程心瞻熟識,又有過命的交情,此刻便來尋心瞻一起出去走走,還帶了另外兩個人。
“心瞻,叔祖,我來為你倆引薦。”
此時祝相容拉過一個年輕人到程心瞻身邊,張嘴道,
“心瞻,這是我的小師叔祖,道名為敏,是我師祖萬山主的關門弟子,俗名方風儀,你應該是知道的。
“叔祖,這位就是程義符程心瞻了,他名頭太響,應當不需我再多做介紹。”
程心瞻看過去,這分明是一個極年輕的人,比祝相容要年輕,看著似乎比自己還小些。不過既然他是為字輩,又和祝相容是一個法脈上的,那祝相容是得老老實實叫聲小師叔祖。
程心瞻自然不用,別說他們不在一個法脈上,若真論山裡的輩分,心瞻還是他師祖。
而方風儀此人,程心瞻自然也是知道的,南斗食氣榜上的道子,而且他還知道,紫煙山的山主就姓方。
“為敏無量觀。”
他打了聲招呼。
他在宗內,除了通玄師祖和師尊,他還沒見過輩分比自己高的,所以他喊人,基本是看年紀,年紀比自己大的,喊一聲道兄,再大些,喊一聲道長,再大的,則叫一聲道爺,有職務的稱職務,聽過講的稱學師,從來不看境界高低。
要是遇見比自己小的,那自然是直呼其名。
“見過師叔祖。”
這個方為敏卻是個極為守禮的人,他作揖行禮,口稱師叔祖。這輩分高出三代往上,無論多高都叫師祖了,不然前頭加一連串的“太”字也累人得很。
程心瞻嚇了一跳,他本以為道子會很有架子呢,不曾想還是一個古板守舊的人,他連說不可,
“為敏,你我平輩論交既可。”
不過這個方為敏卻有些執拗,連連搖頭,不說話,不改口。
程心瞻大概知道萬山主為什麼給他取道名為敏了。
“小道爺,你不必管他,他就是根木頭。”
此時,另一個年輕人說話了。
程心瞻看過去,一眼就知道,這是個和方為敏截然不同的人。
方為敏說話一板一眼,走路四平八穩,但剛說話的這個卻是個放浪形骸的人,說的再不好聽些,就是吊兒郎當的。這人披著一件單薄的麻衣,麻衣上還偏偏繡著金線,金線繡成了一朵鳳菊,領口大開,露出了胸膛,此時斜眉吊眼看過來。
程心瞻一個恍惚,妙緣道兄……
“心瞻,心瞻!”
曾濟年拍了拍程心瞻的肩膀。
“啊,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