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真武蕩魔與呂祖純陽兩道法脈。
程心瞻心知這句話的份量,傳出去的話不知要驚掉多少人的眼球。
他接過天真道長遞迴的飛劍,心說難怪「桃都」如此親近聞觀主,也難怪這位觀主在武陵山中威名赫赫,在觀則靜修,出觀則殺魔,照樣活得好好的。
程心瞻收起飛劍,心裡還有個疑問,之前自己和這位道長素未謀面,失魂澗與真武觀離得也不近,天真道長又是怎麼會過來,出手相助的呢?
他張嘴詢問。
天真道長聽了便解釋說,
“貧道在觀中靜坐參道,忽聽南方有雞鳴,聲震四野,法蘊純陽,意在蕩魔,心中大為好奇,便起身前去察看,這才機緣巧合,救下你等。”
程心瞻和沈照冥這才明白,於是再次作揖相謝。
“大教出來的就這點不好,禮太繁了些,不好不好,往後不許再朝貧道行禮相謝。”
天真道長連連擺手,面露不悅。
兩人只得稱是。
見此,天真道長這才重新展露笑容,隨後似乎是忽然興起,看向了真武神像,然後又看向兩人,張嘴說道,
“你兩個根骨悟性都不錯,而且相見便是有緣,不知可願意暫住我真武觀,隨貧道學一學真武蕩魔之法呀?先說好,這可不是挾恩求報,貧道是看你兩有眼緣,學不學的在自身,而且一不認祖,二不記名,只為傳播真武法統。”
兩人聞言自然一喜,但隨後的表現卻是各不相同。
沈照冥眼中喜意一閃而逝,最終是面露遺憾之色,拱手道,
“道長容稟,宗門有訓,家法不可外傳,外法不可私習,所以小道是無福聆聽真武妙法了。”
天真道人渾不在意,擺擺手讓沈照冥無需解釋,他還道,
“大教傳承自有法度,你無需介懷,而且淨明派秉承許祖真傳,是一等一的法脈,尋常人窮盡一生也難得萬一,你好生修行,將許祖道法發揚光大才是。”
沈照冥點頭稱是,“謹遵道長教誨。”
程心瞻為好友感到遺憾,見天真道長看過來,自己是萬法派出身,自然毫無顧忌,他面帶喜色,當即便施禮,口道,
“學師在上,弟子願意。”
天真道長大笑,“好,好。”
隨後三人閒敘了一會,沈照冥便提出告辭,他這次強開法眼,其實也受了不小的傷,需要回師門修養治療,臨走前,他還請天真道長來日得空的話,定要去萬壽山做客,容他好好感謝一番。
天真道長笑著應下,說登山拜訪可以,到時候瞻仰瞻仰許祖仙蹟,感謝就大可不必。
等到沈照冥走了,觀中只剩下兩人,兩人便在香案前的蒲團上面對面坐下。
天真道長看向程心瞻,說道,
“雖然不立名分,不入譜牒,但還是要先說一下法脈源流。”
程心瞻正襟肅容以聽。
“真武法系,自古相傳,自漢以來便香火不絕,但真要說香火鼎盛成為一方大信,還是始於今朝。這離不開兩件事,第一個是凡間香火,始於當朝太宗皇帝自詡真武顯聖,奉天靖難奪了皇位,所以凡間四處可見真武宮觀。第二個是山上法脈,始於三豐祖師甲子蕩魔,威震天下,隨後在武當山開山立教,供奉九天蕩魔祖師,將真武法脈發揚光大。”
程心瞻點頭,這兩件事,堪稱是當朝最大的兩件事,他自然聽說過。
“貧道出身低微,但命興福厚,本是明初時湘西山間一棄嬰,但是得天之幸,被時遊天下的三豐祖師救下,帶回武當山教養,收在身邊做了童子。所以你大可放心,貧道所傳真武法脈為當世正統,絕非竊道再傳之徒,他日若有人問起來,你只管直言相告。”
程心瞻心頭巨震!
原來是三豐祖師正統!
這時,天真道長又說,
“三豐祖師是冠代的人物,身懷法脈眾多,傳承另有內丹道和樓觀道,在此兩道上同樣是一代宗師,此二道由文始真人傳麻衣祖師,麻衣祖師傳陳摶老祖,陳摶老祖傳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再傳三豐祖師。
“除此二道外,三豐祖師又自創陰陽太極之道,為開派真祖。
“至於我要傳你的真武蕩魔之道,則是三豐祖師遊歷天下時另得機遇,由真武大帝遺世法身親傳道統。”
程心瞻只聽著這些話,便覺得振聾發聵,口乾舌燥。
天真道長繼續說,“不過三豐祖師自知當世內丹道與樓觀道是顯教,真武法脈式微,而天下魔道猖獗,屢禁不絕,為禍人間,所以在甲子蕩魔後,便在荊楚武當山創立武當派,以真武大帝為主奉,宣揚蕩魔真意,庇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