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章 爵位與軍制

邵宅內來了數十人。

除一開始就跟隨他出徵的官員外,還有提前自平陽趕來的,以及留守洛陽朝廷的官員。

“晉室不德,政刑荒廢,尤以貴爵為最。”在眾人都落座之後,張賓作為邵勳的嘴替,率先提及了第一件事。

司馬氏篡位之前,還知道立五等爵分潤好處呢,梁國自然不能例外,但又有所不同。

“前魏之時貴爵只享食封,並無國土。國朝則過寬、過厚,五百餘國,皆有封土、官吏,乃國中之國。”張賓繼續說道“僕以為當復漢魏舊制,虛封其地,僅享食邑。”

事實上,如果食封一萬戶,擁有此爵位者也不可能享受一萬戶的租賦。

大晉朝的政策是享受這一萬戶租賦的三分之一(摺合三千三百戶),歷史上東晉則變成九分之一(摺合一千一百戶)。

到了後面朝代,不玩三分之一、九分之一這種了,出現了“實封”、“真封”的概念。

“食封”就是寫在白紙黑字上的食邑數量,“實封”、“真封”是真正落實下來的食邑數量,之間差距不小,有的人“食封”五千戶,“實封”兩千、一千乃至幾百戶。

其實都是一回事,即理論食邑與實際食邑之間有落差。

“一等爵曰‘王’,食邑一萬戶,此為宗室所封,王子若無殊恩,不得封王。視正一品。”

這種王只有邵勳親兒子能封,一般是一字王甚至也不是每個兒子都能封王。

“二曰郡王,食邑五千戶,此為宗室降等所封。視從一品。”

王死後,襲爵之人不一定能直接原封不動地繼承王位,尤其是旁支宗室。

比如邵勳的某個孫子就有可能變成郡王,而不是王。

歷朝歷代爵位都有降等承襲的制度,主要原因是為了減輕財政壓力。

“三曰公,食封三千戶,此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視從一品。”

到了公這一級,就有功臣可封了,也有宗室降等為公。

“四曰郡公,食封二千戶,此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視正二品。”

從大晉朝來看,有一字王,如趙王司馬倫,有二字王,如東海王司馬越,也有公,如平昌公司馬騰,甚至公以下還有。

西晉諸王以郡為國,趙王、東海王其實是“郡王”(但食邑有可能超過一郡),平昌公則是“郡公”。

功臣裡面最高就是郡公,食封保底三千戶,甚至一萬戶都有,非常慷慨。

“五曰縣公,食封一千五百戶,此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視從二品。”

“六曰縣侯,食封一千戶,此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視正三品。”

“七曰縣伯,食封七百戶……”

“八曰縣子,食封五百戶……”

“九曰縣男,食封三百戶……”

爵位的“視某某品”和勳官一樣,無官品俸祿,只是一種進秩等級,在各種朝會、祭祀活動時排位所需。

“諸般細則,尚需完善,今日只是提出此事,諸君回去後可詳加參詳。”張賓最後說道。

眾人聽完,自無異議。

很顯然,大梁朝不可能再像大晉朝那樣慷慨,兩朝起家的方式就不一樣。真要細說,邵梁的爵位制度更像曹魏,但又有變化,畢竟時移世易,不一樣了。

邵勳則細細觀察著眾人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