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孟氏知道不能干預清芷的事情,但是那個鋪子特殊,還是忍不住問道:“清芷啊,你是順準備在那個鋪子做什麼生意啊,能不能不讓劉孟氏的兒子繼續留在那裡?”
清芷倒是不覺得劉孟氏是在干預她的事情,就說道:“我現在手中的人手不夠,那個鋪子買了暫時我想著租出去,三年就好了,三年之後再想想用途,至於說店鋪的活計,自然不會要了。”
她成親後遇到的那些不順利或多或少和劉孟氏一家有些關係,清芷又怎麼還會想著用劉孟氏的兒子,要知道劉孟氏的兒子就算是聽東家的話的關於而針對他們家,到底也是對他們家造成了困擾的,所以清芷真的沒有想著手下留情的。
許孟氏也不管清芷鋪子生意的事情,她現在想開了,那些清芷自己的事情,就是許衍都不能干預,她自然更加沒有資格,所以許孟氏知道了劉孟氏的兒子不能在店鋪裡就滿足了。
看著許孟氏的樣子,清芷覺得我其實許孟氏這個人真的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婦,不普通的一點就是有了許衍一個這麼優秀的兒子,可是這些並不能代表著許孟氏這個人就能通情達理的。
清芷想她其實應該理解一下許孟氏,和她計較的話也沒有什麼意思。
突然之間,清芷好像看開了很多東西,肯能真是一個人要是有用的東西多了起來的話就不會太計較了。
眼看著八月十五就要來了,前面院子的兩顆桂花樹開花了,清芷讓人採了不少桂花做成了桂花蜜和幹桂花,這些都是可以隨時吃的,其實清芷也是做了不少花茶了,家中有一個屋子擺放的架子上面林林總總的都是各種各樣的這些東西,清芷看著就很是滿足,畢竟這些都是她成親之後的成果啊。
今年的月餅清芷覺得可以做出來各種不同的花樣,清芷才採摘完了桂花之後又是去了庫房找東西,看看什麼東西能用來做成月餅的餡料,其實在清芷看來除了傳統的那些餡料各種花蜜還有乾果也是可以的,所以這一次清芷準備多弄一些月餅用來送人。
家中因為有個大烤箱,每次能烤制不少月餅,所以清芷並不覺得這是麻煩的事情。
所以等著許孟氏看著清芷準備了那麼多東西開始做月餅的時候都非常驚訝。只覺得這是夠浪費的,他們可從來不會這樣大手大腳。
清芷卻是笑著說道:“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的,畢竟要送的人家也多,要是去糕點鋪子裡買的話不一定做出來的和家中一樣好吃,而且還要花費更多的銀子,我們這些東西,其實很多都是不要錢的,就像是這些果脯還有那些紅豆綠豆都是莊子那裡送過來的。”
吳月萍笑道:“的確是這樣的道理,就是覺得這樣有些浪費銀子。”
清芷一笑沒有再去解釋,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有些見識就是不一樣的,清芷有時會會選擇遷就,有時候也會堅持自己。
許孟氏想著無論清芷做些什麼都有道理,於是只是說道:“我們可是有什麼能幫忙的?”
許孟氏和吳月萍在這裡其實已經能隨意很多了,平時也會做一些事情,兩個人多年養成的習慣都是閒不住的,倒是做事情的話會更加的讓她們覺得自在一點。
清芷也不會和兩個人客氣,說道:“和麵吧,我和環兒來弄餡料。”
家中因為在吃食上面真的特別的有研究,所以各器具還是準備的不少的,最後清芷和環兒居然調製出來了二十種餡料,鹹口甜口都有,清芷還嘗試著弄出來了一種微辣的,看著那二十盆子餡料清芷笑著說道:“把做成二十種不同的樣式的,這樣等著以後出去送人的話每樣一個湊出來二十個還挺不錯的,我們還能去王家的漆器鋪子那裡定下來一些匣子用來裝月餅送人。”
這樣倒是本來很尋常的東西就變得高階起來了,清芷想一想這就成為了用心來準備的東西了。
想著清芷決定明天一定要好好的整理一下要送過去哪些人家,這樣就能定下來要多少漆器盒子了。
一整天的時間他們真的做了好多月餅,最後每個人都是累的厲害,可是看著那些東西清芷還是非常滿足。
清芷站起來揉揉腰:“本來還是想著吃一個看看的,現在倒是不太想吃了,真的過去了那個勁兒聞著滿屋子的香味也沒有什麼胃口了。”
許孟氏和吳月萍倒是一個人吃了一個,放學回來的永昌永平看著那麼多的月餅也是非常高興,他們都想著這樣每個人就能多吃一些月餅了。
小孩子長到現在其實也真的收了不少委屈的,清芷看著有些心酸,對兩個人說道:“不用擔心會沒有,也不用今天吃太多了,當心會撐著,放心,會給你們留很多的!”
永昌永平聽了小聲歡呼,然後又問:“三嬸嬸,我們八月十五回去能不能帶一些回去給永林他們吃,還有招娣妹妹。”
兩個孩子現在還能想著家中的其他孩子讓清芷覺得很是欣慰,清芷對兩個人說道:“自然可以,放心,三嬸嬸也會帶回去給他們的,到時候三嬸嬸可是要和你們一起回去過節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永昌永平驚呼,想到了這一點,很是高興,覺得要是家中其他人也能居住在鎮上就好了,不過兩個人都懂事的沒有說出來。
因為過來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就和他們說了這裡是三嬸嬸的家,所以他們不能提太多要求,更是不能麻煩三嬸嬸太多,過來之後他們的娘也一直這樣叮囑他們,兩個小孩子都記得牢牢的,然後想等著以後他們有錢到了一定要買更好的房子送給他們的三嬸嬸才是。
永昌永平都是非常聽話的孩子,清芷知道只要對兩個孩子有合適的引導兩個孩子以後一定能有很大的出息的,所以看著兩個孩子清芷總會多一些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