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如果要從歷代封建王朝內挑選一個對軍權管理最為嚴格的,那肯定非宋朝莫屬。太祖皇帝趙匡胤本來就是依靠劫奪兵權,欺負孤兒寡母起家,自然害怕手底下的武將效仿造反稱王作亂。
宋代對於兵權的管理重在分權,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再加上後勤,三衙,樞密院,兵部這三個軍事部門之間分工明確,部門內部機構職能相互獨立,既需要互相協同,又要相互制約,冗兵冗費。
最重要的就是有戰事發生,從各處抽調兵馬集結大軍。臨時任命將領統帥整頓,打完仗立馬調走。甚至選中的將領在半途之中,軍隊就已經潰散。
真正的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杜絕武將拉幫結派。簡直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軍隊有什麼戰鬥力?
這就是吃屎的決定,註定失敗!王進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戰略上藐視宋朝軍隊,戰術上重視之。
華州少華山強人猖獗,太尉高俅從中作梗,煽風點火。宋朝動真格了,樞密院下令調集上萬大軍圍剿。是從永興軍路的京兆府(今西安,河中兩府,陝、延、同等附近州城調集兵馬,增援華州。
這些州城有的抽調兩個營或三個營,兩個府則四五個營。由於距離或遠或近,兵馬抵達日期不定。有的已經集結訓練,有的還在半途甚至剛剛出發。
這其中漏洞太多,抓住就能大有作為!
以前沒有通訊錄後,有
了信鴿後,便能首尾呼應。
而就在千多名皇城禁軍中計全軍覆沒,王進帶隊接受勝利果實換裝之際,華州少華山同樣不甘示弱。
山寨一眾老弱婦孺和囤積的數以十萬石計的糧食和各類物資,在這兩三個月之內陸續轉移至抱犢山。剩下的除了少數後勤人員,便是主戰嘍囉和山寨防守人員,加起來近萬人,不比官兵遜色。
在得到王進的命令之後,朝廷大軍圍剿,被渲染成邪惡不道德的,戰爭總動員的告示張貼到各處。山寨上下全部都動員起來每個人都為戰鬥準備。
神機軍師朱武帶領一千嘍囉和眾後勤人員留守山寨。
其他所有的山寨頭領及嘍囉帶著三天干糧,連夜下山。幾乎是傾巢而出,又兵分多路,殺奔敵人。
同州,也就是後世的大荔縣,處在少華山正北方位。下轄六個縣,只有三個禁軍營駐紮,是一個徒有其表的州府。竟然響應朝廷號召。硬是如擠牙膏般似的抽調一個半營的地方禁軍來湊熱鬧。由於相距不過五十多公里遠,昨天才啟程來會和。
別看不出名,但卻屬於朝廷正規軍。
七八百禁軍身穿鐵甲,刀槍林立,迅速向華州城靠攏。五十來騎在前面開道,兩百來個刀盾手斷後,中間則是端著神臂弩的弓箭手,雄赳赳氣昂昂。
昂首闊步地向前,鐵甲鏗鏘碰撞,彷彿一切無法阻擋!
“哈哈哈,兄弟們,再加把勁,剿滅少華山
強人。”隊伍前方騎著高頭大馬的軍官大聲向身後將士吆喝。他身體有些偏瘦。眉清目秀,臉色卻有些病態的蒼白,一看就是酒色過度,此刻滿臉興奮。
除了響應朝廷的號召,更多的還是為了少華山的寶貝。畢竟打家劫舍不少富戶,金銀古玩數不勝數。若是能夠搞得一天來,那此次便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