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三章二世之起兵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襄王這些年一直都沒有消停過,就是因為他一直都覺得當初自己本應該是有可能繼承大壅,成為大壅的帝王的。要不是陰溟剛剛好佔了嫡長子的名頭,又年齡比他們大上許多,要不然,以父皇對他的寵愛,根本就沒有陰溟什麼事兒。

但是現在,陰溟成為了大壅的帝王不說,而且他確實是有那個本事將大壅治理的繁榮昌盛。他就連想找一個理由反了皇帝都很難站住腳跟。

不但謀反謀不到,現在陰溟居然還說出要從宗室找繼位者的話,都沒有想過他們這些皇弟們,要說真的要找繼位的,明明立皇太弟才是最好的方法。

自己剛好在剩下的幾個王爺之中也算是居長,再加上治理地方封地也頗有成效,怎麼看怎麼都有機會吧?這樣一來,自己也算是名正言順的繼位,也沒有世人的詬病。

但是自己的那個好皇兄卻寧願將基業都讓給外人,也不願意讓自己這個親生的弟弟插手,實在是讓人可恨!

不過……皇帝居然這麼寵愛皇後,居然為了皇後都已經提前做好了從宗室裡面過繼人的打算了,這樣一說,這也算是一個汙點。

而且如今皇後家族因為林大將軍染病就已經每況愈下,支撐不了多久,皇後的不好自然也會因為那些被得罪了的世家而越來越顯現出來。

而且身為君王,卻獨寵一個女人,說好聽了那叫專情,說難聽一點兒,那就是被鬼迷了心竅,聽信禍水讒言。

襄王思忖著,臉上漸漸染上了笑意。寵女人可以,但是卻不能太寵女人了,在歷史上面栽在女人肚皮上面的君王多了去了。雖然皇後也算不上什麼禍水,但是她到底是不是禍水,那還不是得靠一張嘴皮子說嗎?有些事情,說著說著,別人就信了。皇後在他還沒有前往封地的時候做的那些嫌惡他的事情,他到了現在可都是還記得的。

所以,這也算是對以前,皇後娘娘對他不敬的一個小小的懲罰了。

襄王面色一沉,狠辣盡顯。

於是,沒有多久,四處都流傳著關於皇後禍國之類的傳言了。

什麼皇後卡住陛下,不準陛下納妃,是為不賢,皇後五年無所出,身子有虧,是為犯了七出首罪,還有一些亂七八遭說皇後狠毒,每天打死多少多少宮人,皇後鋪張,用金子鋪地……總之一句話的總結,那就是皇後禍國!

這一說法最為盛行的地方還是上流的高門貴族之中。畢竟嫉妒這東西也會引發一些人內心的醜惡。皇後的存在,阻擋的最多的就是世家的利益。

與此同時,一些世家之中,也突然出現了一些神秘的接洽人密謀一些事情。

宮中,皇帝淡淡的看著密報上面的內容,然後面色平靜的將東西放到桌上,手指搭上龍椅微微叩著把手。

“哼!這麼快就忍不下去了?果然是年輕氣盛了些。”說完,座上的帝王瞄了一眼下面跪著的暗衛,又說道,“既然如此,加緊佈置,還有,盯緊他們,蛇就要出洞了,可不能讓他們再鑽回去了,要不然再捉的話,可就麻煩了。”

“是!”暗衛應諾一聲,快速消失在殿中。

雍和十六年春,繼皇後禍國的謠言之後,再一次有人上奏皇帝陛下大選納妃,進諫之人言辭激烈,險些砥柱身亡。不過皇帝卻是一點兒都沒有聽勸,不但如此,還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將那一位官員抄家流放,一時間,引得朝堂之上怨聲載道。許多的讀書人更是隱晦的批判上位者昏庸無道。

暗流在漸漸的彙聚,野心也在其中漸漸的沸騰著。

雍和十六年秋,西南地區地動,襄王以妖後禍國,皇帝受蠱惑,上天降下預警,以此警戒,諸侯應為國為民清君側,以保大壅江山為理由,發動了勤王令。各地世家門閥紛紛響應。在地動的第五天之後,襄王起兵襄陽黟縣,率大軍五萬,前去京都清君側。

中途有無數難民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烏合之眾嘯聚山林,皆被襄王收容,加入了襄王勤王的隊伍之中,這樣來來回回,居然到最後聚集了近十萬兵馬。

大軍一路向北,直指京都。

皇帝下令命林大將軍帶病上陣,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授帥印,摔二十萬大軍評判。

兩軍對壘於閩都,整整半年,林大將軍多次勸阻,襄王皆不應。因為朝廷的兵馬眾多,襄王那一方,有許多也是烏合之眾,根本就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雖然偶有奇才和奇招,但是到底也比不過兵馬大元帥老謀深算。

且朝廷對亂軍多以安撫為主,對俘虜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原本那些叛軍大多數都是從西南方逃過來的難民,對皇帝和朝廷其實也多有敬畏。

現在知道了朝廷願意原諒他們犯上的大錯,不在追究,又想到受災之前,他們生活的也算是安穩,地方官也少有欺壓百姓的,蓋因皇帝每一年都會隨機派遣會試的高中的寒門士子作欽差考察地方。

漸漸的,有些人回味起來,還是覺得以前的日子好,而且朝廷居然還在這個時候派遣了軍隊駐守西南救災,知道了這一訊息,那些逃過來的難民就更加的不想反抗了。

剩下的五萬軍隊,是襄王培養了近十年的根本,雖然說確實比之前的那一幫臨時湊起來的烏合之眾要厲害的多,但是朝廷這一方,卻是整整派出了二十萬兵馬壓制,再加上朝廷的裝備精良,糧草也充足。整體實力的懸殊之下,襄王最後還是沒有撐過去,在雍和十七年五月,襄王被朝廷大軍將領生擒,餘下所有不降叛軍全部剿滅。

六月,大軍班師回朝,反臣襄王被押解回京。其餘的降軍由專人登記,帶回原屬戶籍,當今聖上提出以工代賑之法,並且在災情退去之後,對反籍難民重新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