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章 木棉花

自從送走二哥後,穆子文開始忙碌起來,抓生產抓生活抓教育。

兒謠傳遍大江南北,就算入蜀難到蜀南更難,也擋不住面臨餓死而絕地求生的人們,扶老攜幼招妻喚子陸陸續續向蜀中而來。

隨著人口不斷的增加,師傅和郡主姐姐的眉頭開始皺了起來。公司剛剛起步,生產能力遠沒達到預期目標,再說了,經過試生產幾大股東認為公司產品只適合於大唐上流社會,註定了走精品路線,所以公司規模不宜太大,現有的員工已經滿足需求了。可是,面對這持續增加的人口,她們感到巨大的壓力,怎麼安置這多餘的人口,一下子湧入這麼多人,吃喝拉撒睡都成了大問題,而且後面還有很多很多……

此事一是當初穆董沒有明確需要工人的具體人數,二是黃小七自告奮勇包攬下此項任務後,寫下數量沒有限制的書信,以至老爹認為越多越好,令教眾儘可能多的驅使人口入蜀,這下可好,現在已經近千人了,往後大有向萬人或十數萬人規模發展。人多了事就多,一個不好弄出點事來就是一場動 亂。

師傅郡主姐姐憂心重重,黃小七整日上竄下跳渾不在意,阿詩瑪遵循族中傳統不太在乎漢人的生活,只有穆董反而有些興奮,每日吹著口哨像只雄獅一樣巡視著自己的地盤。

師傅郡主姐姐問其有何妙招,穆董大手一揮,好辦,搞基礎建設,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蓋房輔路開荒造田,來此只想逃荒過兩年就會返鄉的,或是出來有生路決定就地紮根的一律歡迎。寨子提供糧食出產前吃食和種子農具等物,土地是誰開懇歸誰。但是,有一條是死規定,不得干擾彝家人的生活,不得侵吞彜人的土地,一經發現立即驅逐出境。

這是生產生活的安排,教育呢……才是穆董真正關心的問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忠誠與信任更要從娃娃開始培養,自己依靠的隊伍要從他們中間選拔,所以,一所中華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化教學方式的小學學校在蜀南山區竹海中誕生了。

除了以上兩件事,穆阿哥還要解決關係到自己幸福生活的大事,就是過冬的問題。南方雖然不像北方一樣寒冷,可是陰冷潮溼起來更令人難受。現在馬上要入冬了,夜晚的涼意使得穆阿哥不得不徹夜抱著阿詩瑪這個永溫暖水袋才能安穩入睡,可是別人怎麼辦,既使黃小七身具武功,一宿下來也是醒的多睡的少,最後不得不拱進師傅腋下才能睡個安穩覺。

不行,不能這樣活。

現今的情況是沒有地暖空調,沒有電熱毯煤爐,沒有熱炕頭席夢絲,就連床棉被都沒有,蓋幾層麻布也抵不住寒冷的侵入,雖然有獸皮可用,但是,那玩意既重又有動物身上的味道。所以,穆阿哥想到了彝人田間地頭種植的稱之為木棉花的植物,彝人種這種花一是觀賞二是弄出種子榨油吃。

那天去附近山頭觀察地形,在穿過彝人田地時,穆阿哥偶爾發現了這種開白花的植物,湊近一看覺得眼熟,仔細回憶想起這是一種後世自己沒有親眼見過,但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電影電視手機上曾見到過的一種植物……棉花。隨手摘下一隻拿在手裡觀察,發現與後世棉花不同的是此時的棉花花絨不多但種子特大。

阿詩瑪見他對此感興趣,便介紹他走上另條小路,這邊土地沙石混雜,彝人在這種了不少。

“太少了……”

“這麼多還少?你要吃油我幫你榨。”

穆阿哥隨手摘下一大把確定這裡種植的與剛才看到的屬同一品種,有點遺憾的答到:

“我不是要榨油,而是需要這些絨絨,需要很多絨絨。阿詩瑪老婆,別的寨子也種嗎?”

阿詩瑪把一把絨絨丟掉,只留下手中的棉籽。

“哎哎,種子留下,絨毛可不能丟,留著它有大用。”

“有什麼大用,沾手沾衣服。”

“到時你就知道了,警告你呀!不能太高興了。”

阿詩瑪有個愛好,心裡高興便會出現索取無度的觀象,大多數時候穆阿哥都招架不住,丟盔棄甲裝死豬。

“阿哥要用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

“這個……要幾顆沒問題,要這麼多,人家怕是不好辦。”

阿詩瑪與黃小七混久了,有些用詞已小七化。

“咱用錢買……不,用糧換,可不可以?”

“這個行,我保證全部的一顆不剩的換回來。”

“那,一斤糧能換多少?”

“最少換五斤。”

“這麼多?好,就換五斤。另外,咱再把剝出來的籽粒五斤換一斤糧換回去。一來一去,彝家人還能多賺點。”

“嗯,阿哥真好。”

阿哥真好!這是阿詩瑪代表彝人兄弟給出的評價。那麼穆阿哥真的好嗎?未必。

表面上彝家用五斤籽棉換回五斤純棉籽,不但提高了出油量,還省去了剝絲這種繁瑣無效的勞動,好象沾了不少便宜,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穆阿哥用相同重量的糧食換來體積遠遠大於糧食的純棉,不說深加工以後的增值部分,就說製成棉被棉衣,這給穆家在冬天裡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那是用金錢換不來的。穆阿哥付出的就是一部分勞動力的時間,可在這個年代這個特殊的地方,勞動力很不值錢,每日到來的人口連續不斷,消耗這些新增勞力需要時間,剝棉籽這頂工作正好用來緩衝一下。

對於穆董這項有些瘋狂的舉動,師傅荷仙姑不理解,更別說平日裡生活富足且地位高高在上的郡主姐姐了。

穆董也不多做解釋,只是讓蓮兒跟隨阿詩瑪完成這項任務。

這件事在彝鄉引起轟動,十里八鄉人們肩抗牛背馬拉紛紛趕來交換,然後喜滋滋的抗著糧食回去。有精明的乾脆不要糧食要承諾,準備等這邊籽粒削剝完畢,再抗著純籽粒回去榨油……好算計!

喜歡大唐幕後黑手請大家收藏:()大唐幕後黑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