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坐在龍椅上,目光呆滯的瞧著階下一幫大臣,正在例行公事的討論朝中近日發生的事情和處理意見。
哎!討論啥呀?爭論半天還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你自己不知道嗎?說的話算數嗎?就是我……朕說的話也如狗屁一樣,連點臭味都沒有。真應了那句話:說的不算,算的……人家不說。你沒看見梁王爺他老人家嗎,穩坐繡椅上打瞌睡呢。
這些想法一直纏繞在小皇帝的腦殼裡,要不是母后每日上朝前都要叮囑再三,自己早已龍袖一甩,回後宮玩去了,何必在此浪費時間。
“曄兒,你記住,一定要忍,忍,你知道嗎!如今朱溫勢大,朝堂上都是他的人,而那些大唐忠臣則是貶的貶放的放,留下的成了擺設,都做了閒職。你要忍,任何事情上都不要和他衝突,任何事情你只要回答:按朱愛卿的意思辦,就可以了。你父皇因為不願為他所困,才招來殺身之禍。你才十三歲,咬咬牙,慢慢耗,等過幾年老賊死了,咱才可能有機會。所以,兒呀,忍,一定要忍。記住,要忍……”
母后每日小心翼翼的叮囑讓李曄疲憊不堪心生厭倦,這樣如行屍走肉般活著真是難受的很。有時,衝動的想發作一番,讓老賊給自己一個痛快。可是一想母后那可憐的目光,還有許多人……兄弟姐妹子侄親眷,都要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忹送性命,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每想到這,?袍中緊握的拳頭慢慢鬆開,心思神遊天外想點高興的事去了。
今天有高興的事嗎?
你別說,還真有。那個李振回來交旨,李智山受封隴王的事情辦好了,李智山還派人來洛陽謝恩。
據小黃門查證,李智山確屬李家皇族,出自玄宗朝寧王。這個寧王和後世的那個寧王都是聲名顯赫名傳千古之人。唐玄宗李隆基發動政 變,殺死韋后,扶父親李旦登上皇位,後又殊殺太平公主鞏固皇權後,有大功在身,睿宗李旦選太子時,本該成為合法太子的嫡長子李成器,卻以‘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為由,讓位於弟弟李隆基,自己甘居人下,後受封宋王,公元716年改封寧王,741年病逝享年六十三歲。一代賢王在世時與李隆基‘常棣之華,鄂不鏵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成器與李隆基手足情深,又有讓位之賢,留下千古佳話。後來李成器病逝,唐玄宗號叫失聲,左右皆掩涕。第二天下詔追諡李成器為‘讓皇帝’,命令有司以皇帝之禮安葬,稱其墓曰“惠陵”,就在後世陝西省蒲城縣境內。李成器讓皇帝,博得了當世後世的高度讚譽。如清朝詩人何亮基在《遊惠陵》詩中寫道:
“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心間作讓皇。”
終於,說了不算的幾位大臣說完了人事任免,議過了登州遭風災的賑濟措施等等後,禮部侍郎李振上前稟報:
“皇上,微臣奉旨西出隴右,宣封李智山進爵隴王之事,已經辦妥,今回朝交旨。另有隴王特使劉子富進朝謝恩,恭請陛下宣召進殿。”
李振鼠目對著地面,手捧雲板,不緊不慢的請示。
大唐天子聞言一喜,但一瞧梁王的眼睛已經睜開,忙收斂面部表情,改成神色凝重的宣道:
“嗯,愛卿辛苦了,退下歇息。來人,宣劉子富覲見。”
“皇上宣劉子富進殿面聖。”
小黃門高聲喊叫,一聲接一聲傳出殿外。
不一會兒隨著內待身後進來一人,長相如何看不清,低著頭腳步急促而凌亂,進的殿來收不住腳步還差點撞內待身上。
冷眼旁觀的各位大臣見狀,不由都露出鄙視的表情。李智山高調宣稱護唐衛國,一出手卻搶佔同樣擁唐反梁的李茂貞的地盤,如今又接受朱溫伸出的橄欖枝,成了穿同一條褲子的醜惡之徒,實在是令諸大臣所不齒。
劉子富低著頭咧著嘴,腿腳不聽使喚的挪動著。自己一個農村青年突然被大哥指派進京面見國家最高領導人,這個……難以想像。雖說這半年長了不少見識,見過一些富商甚至州府高官,京城也來過,最高檔的酒樓也坐過,京城的風流名伶名妓……這個不說了。進皇宮大內面見萬歲,這可是八輩子也沒夢想過的事啊,現在……楞是讓大哥給實現了,咱這旱鴨子上架了,是紅燒還是清蒸?可以確定的是,這次丟人丟大了……
哎喲!這活適合三弟幹哪!看他這半年表現出來的架勢,應該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物,見皇上?應該是輕車熟路的樣子吧?可惜他不在,這可害慘俺這隻鴨子啦!
反正是他這一輩子最丟人的一件事,怨誰?不怨大哥,更不怨俺自己,要怨就怨三弟,幹嘛在蜀南不回來?你若在,這件苦差事能落在俺頭上?
“微臣……小民……草草民劉……劉……劉什麼來?”
緊張的要死,關鍵是一緊張把自己叫什麼名字都想不起來了。
“劉……子文,拜見皇上。”
實在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再加上剛剛心裡正在痛批三弟穆子文,所以……幹跪……把三弟的名字借來一用。
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眉頭皺起,心頭一堵。至於嗎?都殺官造反了,這膽子……也太小了。
李曄偷眼瞧瞧朱溫,見他也是一副便秘的表情,心頭又松的一些。李智山殺官造反,好的很呢,殺的是李茂貞的官,造的是朱溫的反,這跟朕有何關係?大殺特殺,直接殺到洛陽來,殺了朱溫老賊,朕把皇位讓給你,朕心甘情願,朕只求你快一點殺來。
喜歡大唐幕後黑手請大家收藏:()大唐幕後黑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