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摘要】五行學說為古代哲學的範疇,中醫學理論體系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五行學說極其深刻的影響。中醫學五行中金行的特性在《尚書·洪範》中記載為“金曰從革”,在多個版本《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從革”被解釋為金有剛柔相濟之性。文章作者在多年的授課經驗與對中醫學的理解中認為在中醫學中金行應與自然界中的“空氣”相對應,而非“金屬”。這一點可以從自然現象、五行的相生相剋關系、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以及五髒中肺的生理功能等方面來看。
【關鍵詞】五行學說金空氣
五行學說為古代哲學範疇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剋”規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索宇宙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所構成的。
五行學說來源於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和生産實踐。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尚書·洪範》記載:“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說明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産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後來人們把這五種物質的屬性加以抽象推演,用來說明整個物質世界,並認為這五種物質不僅具有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而且是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故稱之為“五行”。
中醫學理論體系在其形成過成中,受到五行學說極其深刻的影響,它同陰陽學說一樣,作為一種思維方法貫穿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並指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成為了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的含義在《說文解字》中記載:“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舞也”,說明五行是物質的,是陰陽運動變化形成的結果,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尚書·洪範》說“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五行學說中的“五行”不再特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古人運用抽象出來的五行特性,採用取象比類和推演絡繹的方法,將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分歸為五類,並以五行“相生”、“相剋”的關系來解釋各種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1]。
五行中金行的特性在《尚書·洪範》中記載為“金曰從革”,在多個版本《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從革”被解釋為金有剛柔相濟之性。金質地沉重而堅硬,可做兵器用以殺戮,但又有隨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屬於金[1];筆者在多年的授課經驗與對中醫學的理解中認為在中醫學中金行應與自然界中的“空氣”相對應,而非“金屬”。在此提出,有待與同行商榷。
自然界中有五種物質是任何生命存在所不可缺少的,即草木、太陽、土壤、空氣和水源,若從五行對應來看,木對應草、火對應太陽、土對應土壤、水對應水源,那麼金是否就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金屬呢?金屬並不是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物質,在沒有金屬之前,我們的祖先也可以生存。金可以對應為空氣,這並不是強行歸納,我們可以從自然現象、五行的相生相剋關系、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以及五髒中肺的生理功能等方面來看。
從自然界的五行相生關系來看,土生金,金生水。從自然界來看,土壤承載的萬事萬物決定著空氣的成分,若土壤肥沃、草木茂盛,則空氣清新;若土壤板結、貧瘠,就無法生長草木,甚則土地上充滿有害物質的話,則空氣汙染,即土壤的貧沃決定著空氣的質量,此即土生金;從金生水關系來看,空氣透過太陽的作用蒸發水氣彌散在空氣中,使空氣具有一定的濕度,當溫度降低時,空氣中的水氣就可以凝結成小水滴。
從自然界的五行相剋關系來看,金克木,火克金。空氣的溫度制約著植物的生長化收藏,此即金克木;空氣因為地球的重力作用其作用趨向是向下的,而火的作用趨向是向上的,與空氣的作用趨向相反,火的蒸騰之性制約著空氣的沉降之性,此即火克金。
自然界五味中辛味屬金,辛味彌散到空氣中我們可以用鼻子聞到;五色中白色屬金,空氣是無色透明的,即白色的極致;五化中“收”屬金,空氣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具有向下向內收斂的特性;五氣中燥、五季中秋季屬於金,燥及秋季的形成是由於陽氣收斂,無力蒸發水氣所致;五方中西方屬金,太陽從西方落下,西方具有沉降的特性……。
中醫學中五行與五髒相應,其中肺屬於金。肺具有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主行水、通調水道,朝百脈的生理功能。中醫學具有取象比類的特點,肺的生理功能與自然界中空氣的特點相應。任何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空氣以行呼吸功能主氣,司呼吸);空氣依賴於太陽的作用將江河湖海裡的水向上向外宣發成水氣主宣發、朝百脈)供給動植物呼吸,向下凝結成水滴主肅降)補充給江河湖海,以此來完成自然界的水迴圈通調水道),維持自然界的水液平衡。從肺的生理功能來看,肺主氣、司呼吸是指肺透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撥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肺主宣發肅降是指肺氣的向上升宣和向外佈散的作用及肺氣的向內向下清肅通降作用;肺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調節水液執行的通道,從而推動水液的輸布和排洩的作用;肺朝百脈是指肺與百脈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透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後再透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含清氣的血液透過百脈輸送到全身[1]。而肺生理功能的完成主要是依賴於肺的呼吸功能,即氣來完成的。
綜上所述,中醫學五行學說中的“金”行應與空氣相對應,此觀點更適合於我們理解中醫學五行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好地來理解五髒之間的關系來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何曉暉.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