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子苒突然暈倒,軒轅赫措手不及,看著倒在自己懷裡的慕容子苒,軒轅赫趕緊抱著慕容子苒直直地衝向駱瑩和景肖然所在的地方。
“師父師母,快來看看吧,不好了,子苒突然暈過去來!”軒轅赫抱著慕容子苒跑過去,身體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
“小姐,小姐,你怎麼啦?”正好好宛如也在,宛如趕緊跑過去檢視慕容子苒的情況,“網頁,這是怎麼啦,小姐好好地怎麼會突然暈倒了呢?”
“我也不知道,我們正聊著天呢,她突然就暈了過去!”
“宛如,快別多問了,趕緊讓王爺把子苒抱到裡屋去,讓蕭然給她把脈!”駱瑩看了看亂作一團的眾人大聲說道,現在可不是關心的時候,現在要做的是趕緊把慕容子苒暈倒的原因搞清楚。
“好好好!”軒轅赫點點頭,立刻把慕容子苒抱到裡屋去。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把脈作為傳統文化流傳至今。
把脈的意義編輯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佈全身,執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方能佈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執行;肝藏血,主疏洩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資訊。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把脈把脈的方法
編輯
切脈應在病人安靜時進行。《素問。脈要精胃論》強調,診脈常平旦。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面板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澱,在孕產方面也是形成自己獨特的診斷治療方式。
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診斷者的手腕上,透過對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速率、強度、節律和形態,來判斷被診斷者的身體狀況。脈象一般分為平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促脈、結脈、代脈。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懷孕的脈象通常是滑脈。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為陽,為表。特點為脈搏部位表淺。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浮而中空為芤,有邊無中,如以指著蔥之象,主失血;浮而搏指為革,中空外堅,似以手指按鼓皮之狀,相比芤脈中更空而外更堅,主陰陽不交;浮而不聚為散,按之散而不聚,來去不明,主失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為陰,為裡。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按至肌肉以下。主病:裡證。有力為裡實,無力為裡虛。邪鬱於裡,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裡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沉而幾無為伏,著骨始得,較沉更甚,主邪閉;沉而有力為牢,沉而強直搏指,主內實。
遲脈:脈搏緩慢,一息三至或二至[3](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執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執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遲而更代為代脈:緩中一止,不能自還而更代,主氣絕,亦主經隧有阻,妊婦見之不妨。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髒氣衰微。分析:髒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遲而時止為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數脈:脈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特點是較正常脈搏至數快,除遲、結、代三脈外其他都可見。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應指鬆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