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也說道:“而且明年開春後,朝廷是否能再為大軍籌集到足夠的錢糧,這都是未知數,如果明年我軍錢糧不足,那攻打朝鮮的時間豈不是又要延後了?”
鄭成功眉頭緊鎖,說道;“如此,朝鮮方面將會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戰前準備,這對我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劉衍點了點頭,如今這一眾部下都已經成長了起來,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也都有了大局觀,可以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
“諸位所言都很對,只不過以朝鮮目前的國力來說,用幾個月的時間去準備迎戰,其實對於戰局的影響不會太大的。這些影響與朝鮮冬日的天氣影響相比,還是後者對我軍的傷害更大。”
“至於錢糧問題,這幾天本公也在思索著,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眾人頓時來了精神,原來劉衍推遲進攻朝鮮的時間,是有所準備的,在錢糧上面已經做好了準備。
“本公準備派使者前往漢城,與朝鮮國談判,要求朝鮮國就支援滿清一事,對大明進行賠償!”
眾人聞言頓時大笑起來,以目前明軍大兵壓境的態勢來看,朝鮮國王李倧多半會花錢消災的。只是李倧肯定想不到,劉衍只是想用朝鮮的錢糧來打朝鮮。
汪博問道:“閣老,這使者讓誰擔任比較好?”
劉衍說道:“本公已經給內閣去信,徵調財政部侍郎高弘圖到軍中效力,充任使者前往朝鮮。”
眾人又是一愣,高弘圖的官職是夠用了,只是此人能力也就是中上之資,能勝任嗎?
汪博說道:“閣老,不如從軍中抽調一人為使者吧,高侍郎會不會太軟了?”
眾人相視一笑,心中都在揣摩著汪博是不是在影射什麼。
劉衍說道:“高弘圖在財政部負責錢莊的經營,近來也開始兼理財政部的軍費計算,對於我軍錢糧所需很是瞭解。另外此人原本是南京朝廷的六部堂官,對付朝鮮國的那些朝臣,綽綽有餘。”
既然劉衍這麼說了,眾人自然是沒有意見。
隨後劉衍便對眾人說道:“此外,本公還擬定了一份封賞方略,已經派人送往京城了。在進攻朝鮮之前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本公要將諸位的封賞全部爭取下來,同時還要部署好安東都護府、瀚海都護府、遼東三處的重建、佈防等事務,要為入朝作戰解決後顧之憂。”
眾人聞言喜上眉梢,張義、汪博等人本就已經是侯爵了,此番即便官職升無可升,至少爵位上也能更進一步,一個公爵冊封下來,那可是幾代人的榮耀,足以開創一門武勳家族了!
想到這裡,眾人都像是喝醉了一般,就連平日裡話不多的沈拓,此時也小聲跟身邊的苗紹、汪博議論著什麼。
劉衍見狀笑了起來,自己擬定的封賞方略可是耗費了大量的心思,這一眾部下哪一個都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大家已經都是總兵官了,官職上再升遷的話,那就是都督了。
雖然在劉衍的計劃中,大明各地劃分的都督府遠沒有十幾個之多,但劉衍卻建立了兩個都護府,將來大明的都護府和都督府還會更多的,所以劉衍也不愁安排不了這些老部下。
就好像是後世造航母一樣,總有人發愁中國的三十四個省名用完之後怎麼辦?
這些人就不想一想,當中國有了三十四支航母編隊之後,第三十五個省份自然會順利“迴歸”。
此時也是一樣,當大明的所有都督府、都護府全都建立完畢,大明帝國的目光開始向外看的時候,下一個新的省份自然會併入大明,而大明的都督府也可以繼續籌建了。
當日的軍議,劉衍還給各部下達了整訓的命令,接下來各支國防軍將在鴨綠江邊駐紮幾個月的時間,各部將士要利用這段時間加強操練,熟悉臨近朝鮮的天氣和水土,為大軍入朝作戰做好準備。
——
PS:感謝書友湘蜀風光的月票,東仙在繼續努力,好故事正在趕來的路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