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六章 荒廢的財富

劉衍依稀記得徐老太爺不就是與這個戴百戶相熟嗎?還真是冤家路窄,自己查勘荒地,竟然找到戴百戶拋棄的產業了。

劉衍心中盤算了一番,然後嘴角一笑,便說道:“好了,今日便到這裡,咱們回去吧。”劉衍幾人興奮地回到大盤墩商議屯堡事務。

不過屯田事務千頭萬緒,劉衍和陳勳、王越聚在屋內只是梳理了一下。王越雖然為人不怎麼樣,但是現在劉衍手底下的確無人可用,也只能將就著叫來一同參詳了。

片刻之後,劉衍幾人便覺得屯田之事可謂繁多,首先屯田需要大量的青壯人口,此外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比如說將來的開荒耕種需要耕牛農具,建堡需要木料青石,還有墾民需要的口糧等等。

如果今年可以疏浚修建一些水渠,便要搶著今年播種冬麥,還有明年開春可以種一些高粱、穀子、豆子等,這些都需要採買種子和農具。

劉衍三人說了一陣,事情雖然是千頭萬緒,但是首先一點還是需要人口,這也是屯堡開始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靈山衛是一個龐大的地方,歷史上靈山衛自建立以來,靈山衛的民戶就沒有超過一千戶,人口一直在五六千左右。而軍戶,自建衛來,歷史上曾有軍戶八千多戶,人口數萬。到萬曆年時,直降到一千多戶,現在不知道有多少。眼下靈山衛的軍戶百姓紛紛逃亡,加上兵災、天災等等劫難,各處的人口越少,特別是青壯人口正在不斷的流失。

正是因為這樣,劉衍便將主意放在招募流民上,但是招募流民是要靠運氣的,流民的流向不定,有時大股流民湧入某地,有時又百里看不到一個人。自己暫時也沒那個財力到各地去大規模宣傳。

不過劉衍在王家莊的時候,便聽管隊官王炆鎮提起過,現在山東各地普遍遭災,靈山衛各地倒是出現了不少的流民,或許可以從他們那兒招募。

另外本地人中也可以想想辦法,畢竟每人授田幾十畝,就算本地的一些軍戶、民戶,只要是家口多的,也完全可以分出一些男丁前來授田,關鍵是要讓他們相信未來屯堡的前景。

於是幾人探討了一下,劉衍便想起了王炆鎮給的公文,於是決定後天便去夏河寨前千戶所一趟,去向千戶所的管屯官再討要一些人口與耕牛等物,不過有了之前的例子,劉衍對後日之行己不抱什麼希望,不過去試試也好,能要到一點算一點。

同時劉衍讓陳勳後天帶人去靈山衛城,儘可能多的買些米麵備用,如果能低價買到一些耕牛農具便最適合不過了。

陳勳自然滿心歡喜,一口答應下來。

劉衍打算給陳勳等人一百五十兩銀子,讓他們去買十石米,賣幾頭耕牛,此外犁具與各色農具一樣要買,需要的都買,看他們視情況分配銀錢。

不過劉衍估計這一百幾十兩銀子購買這些物質還是緊張,眼下米麵價格雖比上兩個月有所下降,不過仍是昂貴。耕牛農具等物,也一樣是價錢高昂。

現在劉衍身上只有兩百八十兩銀子,一下子就拿出去一百五十兩銀子,心下感慨真是花錢如流水,而且這些花費還是遠遠不足。耕牛農具不說,到時買來的十石米,想必也支援不了多久。

劉衍預想的屯堡計劃是先招五十戶人,想必到時那些人就如外面的軍戶一樣,大多是沒什麼存餘口糧,都要吃自己的。在屯田收穫之前,這些人都將是劉衍的沉重包袱。

眼下還好,可以讓大家喝些粥,不過等接下來的建堡開荒等重活,那眾人吃食就多了。老弱與婦孺可以少吃些,不過壯丁吃米,一年至少要五石五斗,而且繁重的體力勞動下,眾人每隔幾天還要吃些油葷,否則便容易嘔血。補充油葷,最好便是吃些肥肉,不過不比後世,在這大明朝,肥肉可比瘦肉貴多了,眼下豬肉真貴,到時這裡也是一筆巨大的花費啊。

劉衍面上神情平靜,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不過心裡還是快速盤算著,現在手中還剩下一百三十兩銀子,一定要堅持到這個月的肥皂賣出去才行,要不然自己的資金鍊可就斷了。

至於王越,劉衍給他的任務則是守墩,加上這兩日指揮那些新來的居民們繼續蓋地窩子,接受這個任務,王越也很是高興,看樣子劉衍已經將自己當成手下來使喚了,這就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天一早,劉衍便將大盤墩內的所有墩軍、軍戶集中起來,在前往夏河寨前千戶所之前,劉衍還有一件事情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