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一章 修建堡牆

劉衍同樣與去年開荒時一樣,規定凡是參與修建堡牆的,都是一日葷,五日素,清晨給於早粥,每十人七日給酒一杓,另外還有一點工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讓這些軍戶欣喜了。

有劉衍這樣的上官,加上又是建設自己的家園,雖然活很重,但是眾人的幹勁卻都很足。不過劉衍估計,按這樣下去,等堡牆建好後,自己積累下來的兩千多兩銀子就要花去一大半了。不過好在有肥皂工坊在,劉衍因此掌握著一條收入來源。

自大盤堡立堡以來,堡內軍戶們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每天要幹活,但卻人人可以吃飽,在這個年景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劉衍這個大盤堡的上官體恤下屬之名也是遠揚,待人和氣又有能力,經過口口相傳,大盤堡對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陸續都有一些民眾軍戶前來投奔劉衍。

劉衍對人口的需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讓趙民將他們一一登記入冊,發給他們大盤堡的軍戶帖。

當然了,這其中有些人還是別的千戶所的逃軍戶籍,收下他們,難免將來會引起一系列的糾紛,不過進入自己嘴中,劉衍又豈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誤。

一天,劉衍正在總旗官廳內與陳勳、汪博、張義商議事務,王越則是帶人在望臺觀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麼,急忙過來向劉衍稟報。

原來有一批流民朝著大盤堡聚攏過來,劉衍溫煦急忙帶著眾人出來查勘。

看到這批流民,劉衍不禁吃了一驚,只見這群流民約有十多戶人,五十餘口的樣子,是這些時間前來投靠大盤堡人數最多的一次。看他們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個口音,似乎是同一個村莊出來的人。

這些人站在南門前,都是用畏懼的眼神看著周邊各人,同時眼中又是滿懷希望。為首一個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劉衍手下眾人,想要投靠劉衍在這裡屯田。

在他們周邊,一些幹活的大盤堡軍戶不時對他們指點議論著,看著這些悲慘的流民們,大盤堡的軍戶們才發現自己的幸福,想當年自己與他們一樣,現在卻可以吃飽穿暖,這讓他們說話的聲音更為響亮。

劉衍一行人出來時,見那些流民周邊圍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聲喝叱道:“你們幹什麼幹什麼,都不用幹活了嗎?”

眾軍戶們轟的一聲散了,又繼續幹自己的活,不過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豎起,時刻注意這邊的動靜。

眾流民見一個年輕的軍頭走出來喝叱眾人,似乎很有權力的樣子,眾人都是下意識的身子一縮。

劉衍聞到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掃了這些饑民一眼,從男人到女人,從老人到小孩,個個眼神都是期盼,他問道:“你們是從何而來?哪裡人氏?”

其中一個老者出來叩頭,他顫聲道:“小的等是從兗州來的,家內遭了災,田稅又重,只得出來逃荒,途經這邊,聞聽大人仁義,特來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說完,一眾流民立時又是一片的叩頭哀求聲。

陳勳一直注意著劉衍的神情,見他略一點頭,當下走上前去,大聲說道:“大人開恩,願意收留你們,不過你們需謹記我們大盤堡的規矩,來到堡內,需得盡數加入軍戶,不願者立時驅逐!”

“以後我們屯堡會組織你們開墾荒地,並借於耕牛犁具等物,日後分下田地,第一年,堡內給大家免徵稅糧。第二年,每畝屯田徵糧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銀。第三年起,每畝開徵屯糧二斗,你們可是願意?”

這些兗州來的流民事先都聽過大盤堡的規矩,眼下這個世道,能吃飽穿暖才是重要,民戶又比軍戶好在哪裡?更不要說到時還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後大家都可以過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軍戶就是例子。

當下人人叩頭道:“全憑大人作主!”

劉衍讓陳勳把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給這些人吃,然後讓他們到河邊去洗個澡,免得有什麼細菌帶入堡內。此外,又吩咐趙民將這些人一一登記入冊,發給他們軍戶帖,以後他們就是大盤堡的軍戶。

劉衍又為這些新的軍戶安排了營房宿舍,等這些人休息幾日後,便讓他們修建堡牆幹活,有了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許堡牆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牆建好後,又要組織這些新的人手開墾荒地了。

最後劉衍拿來趙民的文冊一看,不由吃了一驚,年初到現在,新加入的軍戶己經有三十餘戶,一百多口人。連原來的軍戶匠戶,現在的大盤堡己經有戶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現在大盤堡的人口規模己是基本與王家莊齊平,劉衍心中不免自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