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一章 前往夏河寨前千戶所

劉衍前往夏河寨前千戶所之後,王家莊百戶所便由百戶官張義坐鎮,張義擔任王家莊管隊官的任命文書很快就會下來,其他人晉升的文書也會一併發下來。

張義的管理能力劉衍還是放心的,這一年多下來,張義也算成為了劉衍的嫡系,他對劉衍的忠誠,旁人也不容置疑。

張義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墩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竟然晉升飛速,成為一堡之首了,這全靠劉衍的抬舉,於是張義在會議結束之後,又趁著夜色回到了百戶官廳,抱拳對劉衍說道:“下官特來謝過防守大人。大人放心,有下官在,王家莊只會越來越好。”

劉衍微笑道:“我相信你的能力,王家莊是咱們的根本所在,以後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啊。”

劉衍心中明白,雖然自己將要調入夏河寨前千戶所,可以掌控更大的資源與地盤,不過老根據地卻不可放棄,千戶所城雖然大,但是相應計程車紳、利益集團也更多,自己要做任何事,都會阻礙重重。

只有王家莊這個地方,是劉衍自己一手經營起來的。做任何事都可以如臂使指,未來還要加深經營、屯田、練兵、軍工生產,甚至加上商業、教育、醫療等方面,都可以作為培訓基地。

劉衍招呼張義坐了下來,繼續說道:“目前暫時讓管屯官張耒、文案主官趙民等人協助你管理堡內外的屯田等事物。”

此外劉衍還準備等到穩定了夏河寨前千戶所之後,便將麾下的幾哨兵馬稍稍改制一下,改為了隊、旗、哨、總四級。

不過劉衍現在就算升遷了,也只是一個防守官,按照朝廷的編制,手中也只能有一個千總的兵額,將來要是這七哨人馬都擴編為總,便大大超編了,所以對外也只能以軍壯的形式存在。

等到將來擴編之後,會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幸好依照劉衍的瞭解,夏河寨前千戶所各處的軍戶人口還算是充足,等囤積了足額的錢糧物資後,到明年,劉衍再考慮練三千到四千的輔兵,以後他們忙時耕種,閒時操練。又或是條件允許的話,直接再擴兵,這就要等到將來視情況而定了。

張義抱拳說道:“大人放心,屬下一定與諸位搞好關係,一起將王家莊各處打理好,為大人穩定大後方!”

張義此人就是這點好,機智、懂得事理,劉衍只是說了一遍自己的一番安排,張義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劉衍笑著心滿意足的點頭讚許,隨後便讓張義回去準備一些,幾天後便過來接管這處百戶官廳。

幾天後,劉衍帶著騎兵哨的兵馬離開了王家莊,前往夏河寨前千戶所城上任,其餘各哨在接到劉衍的命令之後,也會陸續趕往夏河寨前千戶所城,各部會在夏河寨前千戶所城以東十里的地方,與劉衍所部匯合,然後再一同進入千戶所城內。而張義則會派出左哨部分兵馬,前往王家莊各處駐防。

此番劉衍打算先行一步,等將來自己在千戶所城內站住腳後,再將王芸禾一起接過去。

為了給千戶所城的軍民以最大的震懾,劉衍與許銘這一百多人中,皆是個個身披鐵甲,每人身下還騎著一匹馬。是不是戰馬無所謂,只要可以馱人就可以了。如此一百數十人身穿鐵甲、胯下戰馬,浩浩蕩蕩的行進在官道上,氣勢非常駭人。

張義、嶽明、張耒、譚曉大、徐樂、鮑學鎮、趙民等人出城送行,還有王家莊的軍民百姓們,也是傾巢出動,歡送劉衍等人到千戶所城上任,很多人都是眼含熱淚,依依不捨,劉衍在任的一年多時間裡,為眾軍戶分田分地,讓堡內軍戶百姓吃上飽飯,軍民們都對劉衍感激不盡。他們只希望劉衍去後,不要忘了王家莊這個地方。

楚韻非、錢皂、陳江氏、高雲山等人已經先一步返回各自工坊了,所以沒能前來送行,而王芸禾已經在百戶官廳與劉衍作別了,因為要養胎,所以並沒有出來湊熱鬧。

此時劉衍在出發前看著周遭軍民真誠的目光,歡送的熱潮,劉衍也是情緒激動,連連向周邊的軍民百姓拱手作別,人都是有感情的,在王家莊這一年多里,經歷了無數的生死劫難,看著這裡一天天在變化,突然要離去,劉衍也是內心不捨,不過與當初離開大盤堡不同,王家莊這個地方,他還會經常回來的。

歡呼的聲音終於遠去,經過王家莊等沿途火路墩和屯堡,劉衍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夏河寨前千戶所城而去,鐵蹄敲打在黃土路上,一片煙塵與轟響。

沿途經過多個軍堡屯堡,皆是荒無人煙,那些堡壘放棄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過來,看得劉衍的心情不免有些黯淡。

環顧左右,周邊計程車兵們可沒有劉衍這種複雜的情懷,能到夏河寨前千戶所城去鎮守,騎兵哨的將士們個個都是興高采烈,夏河寨前千戶所城可是比王家莊繁華多少的大城,能隨大人前往千戶所城,眾人個個都是臉上有光,滿是興奮的神情。

很快,劉衍率部與陳勳率領的前哨、王越率領的後哨、汪博率領的右哨、苗紹率領的親衛哨、沈拓率領的中哨相繼匯合,六哨將士有一千一百多人,外人看了這些鐵甲士兵,估計會認為這些人都是劉衍的家丁,其實劉衍沒有一個家丁,又或是說王家莊的七哨兵馬都是他的家丁。

劉衍在王家莊實行的各種制度,特別是分田分地、高軍餉和高待遇等,將這些士兵的心勞勞掌控在自己手中。依大明的情況,只有劉衍在,這些士兵們才可以在劉衍護佑下保住他們家的田地,並享受低稅收的福利制度。不受官府衛所苛捐雜稅的騷擾。

這些士兵家中分下田地,日後每畝的徵糧二斗,相比大明初期中期雖是稅重,但放在各樣雜稅可以超過正稅多少倍的大明末期,這種單純的稅糧。己經算是負擔非常輕了,軍戶們在交納屯糧後,餘下的糧食,足以讓全家吃飽,過上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