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炮(一)

同時,劉衍還準備在火器督造處鑄造的新式火炮上增加準星和照門,以增加火炮的精度;在炮身上增設炮耳,便於將火炮架設在炮車上,以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

在來火器督造處之前,劉衍已經畫好了新式火炮的草圖,此番要製造的火炮是一種滑膛炮,大體也可以算是一種仿製的紅夷大炮,不過藍本要稍微先進一些。

劉衍準備仿製的是後世19世紀早期法軍的12磅加農炮,並且根據劉衍所知道的知識加以改良了一下,將火炮的炮身加長、炮筒加厚。

按照設計,這種炮有效射程為兩裡,最大射程為三里,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兩百斤左右。

此時崔明源說完之後,劉衍也從思緒之中回過神來,便將自己畫好的圖紙遞了過去。

崔明源連忙雙手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旁邊的二十名工匠也是紛紛圍了過來,眾人不時小聲指指點點,甚至還討論了起來。

劉衍笑著問道:“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鑄炮?”

一名工匠當即說道:“回大人,當然是先製造泥模了!”

崔明源和其餘工匠也是紛紛附和著。

劉衍卻不是很滿意,當即否決了眾人的提議。

崔明源等人提出的鑄炮辦法也是此時中西方的主流方法,可是卻被劉衍否決了。崔明源和錢樰不由得在心中暗道:“防守大人果然是不太懂得鑄炮的!”

對此,劉衍直接問道:“你們用泥模鑄炮,那泥土遇到高溫之後,裡面的水氣怎麼辦?那麼高溫度的鐵水一倒進去,泥型裡只要有一絲水分,就會立即蒸發在鐵炮裡形成氣泡。這氣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導致炮壁脆弱進而導致炸膛的危險!”

劉衍對於這個時代的鑄炮技術很是瞭解,所以問出來的問題也是非常專業和刁鑽,那些工匠一聽就知道劉衍是行內人。

崔明源、錢樰、譚曉大和眾工匠聞言都是一怔,他們完全沒想到身為防守官的劉衍竟然還懂這麼專業的問題,互相看了一眼:原來防守大人真的懂鑄炮!

還是崔明源回道:“大人高見!這泥模確實容易藏水,所以我們做好泥模之後都要風乾一個月才會使用。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氣使銅炮形成馬蜂窩,一般情況下平均鑄十門炮才有一門炮堪用。”

“十分之一的成功率?”

聽到這個機率,劉衍也是眉頭緊鎖,顯然是非常不滿意的。

於是,劉衍便直接推翻了眾人的建議,說道:“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鑄鐵做鑄模呢?鑄鐵裡沒有水氣,也不會形成氣泡,成品率將會極大的提高吧?而且鑄鐵做鑄模產出的火炮內外壁都會比較光滑,這樣也可以減少表面清理、選洗內堂的工作量!”

聽到劉衍的話,崔明源和眾工匠都是傻了眼,他們在學徒的時候,就是用的泥模來鑄造大炮,一直用師傅傳下來的手藝做了多少年大炮了,卻從沒想過用鑄鐵來做鑄模。

不過這些工匠畢竟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經過劉衍的這麼一點撥,立刻就是靈光一閃,都覺得用鑄鐵來做鑄模確實是個好辦法。

沒有了鑄造過程中的氣泡,鑄造的火炮豈不是每門都可以使用了?再也不會有這麼多殘次品!

不過,此時崔明源也是想到了一個具體的問題,便笑著問道:“大人的這個主意甚好,不過如果用鑄鐵來做鑄模,這鑄模和火炮到時候如何分開呢?”

劉衍其實早就猜到了會有人問到這個問題,便說道:“用鐵模鑄造火炮之時,先在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沙泥加水合成的塗料,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趁著炮神還是紅熱之時,清楚毛刺,便可以得到成品。不過這個塗料的具體比例還需要諸位自行斟酌一下。”

劉衍所說的這個辦法其實都記錄於明末趙士禎的《神器譜》之中,在穿越之前劉衍也是詳細閱讀過,因此自然是順手捏來。

聽到劉衍的話,崔明源與二十名工匠又一次陷入一片沉寂,他們默然思考著劉衍剛才所說的方法。

其實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屬模型鑄造器具的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鐵範成批鑄造生鐵農具和工具了。其中提到的使用鐵模鑄造採用的雙層塗料,其實也是對中國傳統鑄造技術的演進,甚至都並非趙士禎首創,這一點劉衍還是記憶猶新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