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捷報後,崇禎皇帝與內閣眾大臣先是不敢相信,前不久的慶都大捷,盧象升報斬奴級三百多顆,眾人認為還是靠譜的,事後兵部的驗功人員也證實了這一點。不過此次這定州大捷,斬首一千九百八十級,這也太過驚人了!
內閣,兵部,錦衣衛等大批的官員,都奉崇禎帝之命快馬前向高陽,事後果然核實為真,京師頓時全城都轟動了,所有茶樓酒肆的說書人,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口洙橫飛,將一場大戰說得活靈活現,大大誇張一番。在他們口中,大捷主角盧尚書與一眾將領,己經儼然變為三頭六臂的怪物。
崇禎皇帝連日朝議,百官賀表如雲,隨後在重兵的保護下,那一千九百八十顆清兵鑲白旗的腦袋運到了京師。
隨著一輛輛大車進入城池內,整個京師都沸騰了,圍觀的無數民眾將沿途街巷擠了個水洩不通。
崇楨皇帝下令將斬首的首級仍於西市疊成京觀,每日觀看的京師百姓,京師內的百姓如果不半夜排隊,都擠不到自己容身的位置。次日,崇禎皇帝獻捷太廟,全城狂歡……
這一天,楊嗣昌從乾清宮暖閣出來,走到門口,臉上的欣喜之色卻已經消失不見了,只見他神色陰沉,喃喃對天空說了一句:“不能讓盧象升再這樣下去。
僅僅過了兩天,乾清宮暖閣之內,崇楨皇帝看著一封山西來的塘報皺眉不己:“奴賊西趨山西,太原危急?”
崇禎帝將塘報扔於案上,負手在閣由來回踱步,楊嗣昌在下首恭敬站著,只是目光隨崇禎皇帝的身影不時移動。
良久之後,崇禎皇帝下定決心,對楊嗣昌道:“太原重地,不可有失,朕意令盧象升督師馳援,楊愛卿以為如何?”
楊嗣昌恭敬的說道:“皇上,現奴賊大部南下真定,兵情緊急,盧尚書知兵勇猛,這個要緊關頭,卻不可離開。”
他神情似在沉吟,半響才說道:“盧尚書麾下,有大同鎮總兵官王樸,王總兵作戰也算勇猛,慶都大捷,便是他血戰所獲。有王總兵馳援太原,料想定可萬無一失,解除太原百姓的恐慌。”
崇禎皇帝緩緩點頭,卻又有另一層憂慮:“盧象升麾下,不過官兵萬餘,王總兵走後,他部下兵力恐怕有所不足。”
連番大捷後,盧象升現在在崇禎皇帝心日中可是非常重要,僅次於楊嗣昌的存在,捷報傳來後,他己經連番下旨對盧象升與眾將進行嘉獎。還準備讓兵部傳令盧象升南下,繼續阻截清兵,再立新功。
楊嗣昌微笑道:“皇上不必擔憂,盧尚書麾下,有山東都司劉衍部在,又有宣府鎮總兵與山西鎮總兵在,精銳主力不失。”
他說道:“此次定州大捷,便是山東都司劉衍所部野地浪戰,堂堂擊潰奴賊大部,有如此猛將伴在盧尚書身旁,皇上大可放心。”
提起劉衍,崇楨皇帝也是臉上含笑,清兵入寇來,光在劉衍手上斬獲的首級,己經超過了一千級。此時崇禎帝己經盤算此戰結束後,自己該如何嘉獎劉衍了。當然,劉衍現在如此年輕,便有如此高厚的軍功,該如何升賞,崇祛皇帝也是頭痛。
“更何況……”
楊嗣昌又說道:“高監軍己領數萬關寧大軍南下,劉閣老、陳總督,同樣率領萬餘精兵南下,到時真定府內便有五萬精銳。兵力方面,可稱優足。”
聽楊嗣昌這樣說,崇禎皇帝更是放心,而且楊嗣昌矯言持重,確是老成謀國之言,方方面面前考慮到了。很快,兩道聖旨便從京師內發出,一道給盧象升,一道給王樸。
十幾日之後,高陽城下。
高陽傳為顓頊故都,北為白洋淀與安新縣,境內大部為平原,土地肥沃,向為生齒密集之地。只是該地冬日特別寒冷,好在此地溫泉地熱較多,所以讓一干駐紮的宣大、山東官兵不會那麼難熬。
定州大捷後,盧象升領軍在高陽城下休整了多日,由於定州繳獲眾多,雖留下大部救濟定州災民,全軍糧草還是足供一月之食。加上數日就有一道御旨嘉勉前來,宣大全軍上下,個個都是心情暢快,藉機在高陽城下好好放鬆放鬆。
劉衍同樣如此,不過他也沒閒著,定州之戰後,他部下傷亡一百餘人,損失這些士卒,讓劉衍心痛不己。死難的戰士,化好骨灰,收好衣冠,受傷的將士,則好好放入高陽城內休養。
夏河寨新軍的營地,是在當地一個人稱趙家莊的地方,相傳明時趙姓人家自山西遷來廷村,故留此名。該莊南面就有一條河流,飲水方便。
這一天劉衍來到自己的大營前,卻見盧象升親將陳安早在轅門前等待,他與身旁幾個護衛,個個皮襖皮褲皮帽,包裹得象個粽子似的。
大冷的天氣中,眾人口中與身下的馬匹,都是呼著濃濃的白氣,那些馬匹還不時騷動幾下,將鐵蹄在堅硬的表土上磨動著。
見到劉衍,陳安滿面笑容,在馬上行禮說道:“劉將軍來得巧,末將奉督臣之令,正要到營中去尋將軍呢!”
劉衍也是馬上回禮,問道:“不知督臣前拉末將,有何要事?”
陳安笑道:“與往日一樣,盧督臣招集各鎮將士,專請劉將軍授課講業呢。”
劉衍微微一笑,此番定州大捷,劉衍所部新軍戰力強勁,特別是火器戰法的犀利,讓各部將領歎為觀止,自然引起眾將的普遍關注,誰不想自己麾下如劉衍部一樣驍勇善戰、不斷立功?
眾人先是私下拜訪劉衍,特別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連日宴請劉衍,詢問心得。接著大同鎮總兵官王樸趕到,同樣親熱邀請劉衍,旁敲側擊,就是想套出劉衍得勝的秘籍。
最後在眾將強烈要求下,盧象升專門招集眾將,邀請劉衍前來好好講課。
依眾人的猜測,有人認為是劉衍火器之利,有人認為是劉衍軍紀森嚴,訓練有素,莫衷一是。其實劉衍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他的戰法,明眼人就知道。
其實劉衍也認為自己火器犀利是一部分,不過這不是最主要的。劉衍軍中使用的武器,不過是大明幾十年前的老貨色,明軍中比自己武器先進的大把,便是盧象升的督標營,己經使用的魯密銃,自己軍中就沒有。
關鍵是火器質量可靠。這其中原因複雜,涉及關係眾多,不過以各鎮總兵之尊,也沒什麼解決不了的。他們身為總兵,要打製幾百上千門精良火銃,其實不是問題。歷史上徐光啟耗費了大量的銀錢,傳門請西洋匠師打製出大批精良的火銃火炮,可是最終卻沒有發揮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