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密銃手打翻一個清軍引來一大片瘋狂的報復箭雨,其實這片箭雨,放在整個宣大營地左翼防線中,只是漫天箭矢中微不足道的小部分。甚至盧象升支援楊國柱的兩百火銃手,他們發射的彈丸,同樣只是左翼明軍發射彈丸的很小部分。
此時楊國柱的左翼防線,己經是明軍三眼銃彈、火箭等與清軍弓箭的力拼消耗了。
到了這個時候,清軍箭雨瘋狂,明軍各部將士同樣打紅了眼。到了下午時分,進攻明軍兩翼的清軍,己經分別將他們層層的木盾,推近到離土牆三十步或二十步的距離。
這個距離,清軍的重箭己經可以破開楊國柱與虎大威正兵營士兵們的甲冑。一個個鳥銃手、三眼銃手,或是弓箭手被他們的利箭射倒在地。清軍射出的重箭破開他們的棉甲,鐵甲,或是鐵製面具,一直深深射入他們的體內中去。
清軍各部進攻得非常猛烈,他們雲集在兩翼的弓箭手非常之多。如果說進攻夏河寨新軍正面防線的清軍弓箭手有數千人的話,那麼進攻宣大營地兩翼的清軍則分別達到萬人以上。他們分成多批次進攻,似乎攻勢永不斷絕。
到了這個程度,楊國柱與虎大威己經將營內的冷兵器手盡數押上了,他們營內的冷兵器手,各隊有弓刀手、鉤槍手、耥耙手等士兵。每個士兵身上都攜帶有弓箭。這些人押上之後,午時那些火器手才得以喘息口氣,稍稍歇息一會兒,得以吃上一口飯。
震耳欲聾的三眼銃聲、火箭聲響個不停,楊國柱左翼土牆這一帶的範圍,全部被道道騰出濃厚之極的煙霧所籠罩。
營中戰士密密層層的三眼銃全都架在土牆上,眾人銃口不斷冒出火光,“轟轟轟轟”巨響聲不斷。三眼銃出名的響,比爆竹聲響多了,銃口冒出的硝煙也是出名的多。
而且,三眼銃的射速也非常快,絲毫不會輸於清兵的弓箭,火煤往銃後的藥眼連點幾下,就是轟轟幾顆彈丸接連噴出。或者是藥鍋共享的三眼銃,只要火煤一點,就是三根銃管的彈藥同時噴出。
二、三十步的距離,明軍三眼銃對那些無甲填壕的清兵跟役,或許披著鑲鐵棉甲射箭的清軍弓箭手同樣有巨大的威脅,而且此刻明軍三眼銃射出的彈丸密集、量大,有鳥銃不能比擬的火力優勢,打得對面的清兵一個個撲倒在地,血流成河。
就算對面的清兵沒有被三眼銃彈打死,也輕易活不下去,因為明軍還使用了密集的火箭。
火箭鳴放時的炸雷聲響個不停,在楊國柱左翼的土牆前面,火箭的呼嘯聲似乎沒有斷過。飛槍、飛刀、飛劍,一窩蜂,以及百虎齊奔等大火箭,始終驟雨疾風般向前方數十步的清軍木盾撲去。
射得清軍的木盾有如刺蝟,每一波火箭響起,便帶著所有敢露頭的清軍弓箭手,或是扔泥的輔兵跟役射翻射飛出去。
兩翼明軍將士在發射各式大火箭的同時,兩翼明軍還不斷髮射引部分引火箭意圖燒燬清軍的木盾。
此次入衛,楊國柱與虎大威軍中都攜帶不少引火箭,箭頭塗上油脂可以點燃,箭桿有火藥可以發射推進。兩翼軍中的耥耙手,都將這種引火箭架在自己的耥耙上,然後點燃發射出去。
二、三十步的距離,那些清軍的木盾多是一人多高,兩人多寬的大個目標,無有不中者。不過木盾大多使用砍伐來的粗木捆紮而成,每根粗木都有人的大腿小腿之粗,又溼冷青翠,雖然此時寒風陣陣,卻很難將木盾燃著燒著。
只有火箭射中那些使用幾塊厚木板釘成的木盾時,那些木盾才會熊熊燃燒起來,寒風陣陣刮來,火光中夾著濃密非常的煙霧,嗆得人難受無比。躲避在木盾後的清兵們,無不慌忙後退,閃到餘者的木盾的後面去。
每一塊燃起的木盾,都會引起周邊一片混亂。但這種木盾太少,還是不能改變清兵步步推進的大局。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