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各地軍隊普遍以屈原的“國殤”為軍歌,夏河寨新軍中,同樣人人會唱這首歌。伴隨著抑揚頓挫的歌聲,所有人都泣不成聲。陳勳和王越號啕大哭,其餘幾人也是淚如雨下。
看著數千將士齊聲痛哭,盧象升和虎大威、楊國柱無不動容,在旁長吁短嘆,劉衍也是默默無語,不過眼神中卻閃爍著濃濃的殺意。
劉衍己經不會再流淚,他在心裡默默道:“兄弟們,走好!”
同時,劉衍轉頭望向清軍大營的方向,注視良久。
次日黎明時分,此時明軍即將撤退的命令已經全部下達到位,各部將士已經將所有營帳收好,與眾多的輜重和斬獲首級、繳獲一起,裝放於大車騾馬之上,所有不能走動的傷員,也全部安放於車輛之內。
虎子臣、張巖等將領的遺體,同樣用專門大車載運,車馬周邊,更由督標營餘下的將士們護衛。
明軍數千將士個個頂盔披甲,穿戴整齊,只等一聲令下,就突圍出發。數千將士經歷了一連串的血戰,已經成為百戰精銳,可以說在這個時代,這支軍隊便是大明最為精銳的強軍,沒有之一。
在全軍面前,楊國柱,虎大威,劉衍站在前面,盧象升直接向眾軍鼓動,只見盧象升聲色俱厲,大聲說道:“……如今我軍已經在此重創奴賊大軍,可援兵卻久久不至,我們也沒必要留在這裡白白犧牲。我們的身旁,便是奴賊數萬大軍,大家要想活著回鄉,就要保持行軍肅整,不可恐慌。只要過了陸水,我等就可活命,行軍途中,眾軍不得喧譁,不得擅自脫離,若有違者,殺無赦!”
眾人咆哮如雷:“謹遵督臣之令。”
“突圍,突圍,突圍!”
“回鄉,回鄉,回鄉……”
數千將士舉起自己兵器,齊聲怒吼。
望著呼喊的數千將士,劉衍與楊國柱、虎大威滿意地互視一眼:如此,則軍心可用。
“督臣,我們走。”
劉衍來到盧象升面前,盧象升道了一聲好,然後又看向楊國柱、虎大威二人點了點頭。
然後盧象升大聲喝道:“全軍出發。”
虎大威率領的前軍先行一步,從蒿水橋而過,往對岸而去。接著是盧象升和楊國柱率領的中軍將士,以及密密麻麻的車輛、火炮,同樣從蒿水橋而過。
最後才是劉衍率領的夏河寨新軍,一千數百名夏河寨新軍將士在後面壓陣。
如此前軍、中軍、後軍整齊行進,用不了多長時間,整個蒿水橋右岸營地便為之一空,便如這幾日激烈的戰事,只是一個深深的夢縈。
在蒿水橋左岸,沿著河的上下游,扎有一些清軍營帳,似乎出於圍三闕一的考量,這邊營帳不多,而且在橋的正中位置,還留有一個兩裡寬的空地,全軍悄無聲息從空地而過。
似乎沒料到明軍會突圍,而且此時的天色才剛剛微亮,這邊的清軍根本沒有反應。直到虎大威的前軍已經過去,兩旁的清軍營地才回醒過來,頓時他們的號角聲響起,一些哨騎也從營地內逼了出來。
見狀,宣大、山東軍各部一片騷動,盧象升馬上傳令各部:“敢有任何慌亂逃散者,斬!”
又令自己中軍的將校率領一部分將士迎上去,虎大威、楊國柱同樣如此。那些清軍哨騎不多,只敢遠遠的圍在外面。而兩側營地越來越多的清兵被驚動,紛紛出營而來。
此時劉衍率領的夏河寨新軍也過了橋,見左岸的清兵不多,便徹底放下心來。騎兵要組成衝鋒陣形,需要整隊,最少需要花費半個時辰。而且沒有人數規模,在嚴整的步兵面前,零散的騎兵就是菜。
只要右岸的清軍大部沒有追上來,逃出這塊地方,只是時間問題。
左岸的清兵也看出這一點,快馬傳騎,往多爾袞、嶽託等人的營地奔去。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