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力鑽床

陳勳想了一下,上前說道:“大人,如果要打造兩百座水力鑽床,這耗費的錢糧恐怕不少。況且,以現在這些水力鑽床的產能來看,也能滿足我軍需求了。”

劉衍道:“錢糧的事你不必擔憂,相關的錢糧花費,讓譚主事、徐主事擬定一份預算,核准之後便會撥付下來。至於產能的問題,現在雖然暫時夠用,可是鳥銃是消耗品,日常實彈射擊也會耗損鳥銃的壽命,所以提高鳥銃產量,多儲存一些是必須的。”33

劉衍還有一點沒有說明,那就是將來等到靈山衛的冶煉技術再成熟一些,劉衍便是要研發刺刀的,燧發鳥銃、定裝彈再加上刺刀,劉衍就可以取消軍中的長槍手,甚至實現全軍火器化,到時候對於燧發鳥銃的需求將會激增。

所以現在做好前提準備是必須的,靈山衛的武庫中,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燧發鳥銃儲備。

以往火器督造處的工匠們,一個月可以打製燧發鳥銃一千一百杆左右,鐵甲一千二百餘副。

現在有了這種水力鑽床,火器督造處和兵甲督造處的產能就提升了不少。如果靈山衛再建立兩百座水力鑽床,加上現在已經建好的十座水力鑽床,以一個工匠照看五座鑽床計,二百一十座水力鑽床,只需四十二個工匠看管,其餘的工匠就可以騰出手來製做鳥銃的其它部位。

不但如此,一座水力鑽床一個月可以鑽取銃管六十根。兩百一十座水力鑽床全部打造好,就算按照一半數量來製造銃管,一個月也可以鑽取鏡管六千三百根,使用更少的人手,卻是以往靈山衛工匠生產效率的六倍之多!

這樣的產能,在眼下的大明,可以稱得上“恐怖”二字。

這麼明顯的技術優勢,雖然這種水力鑽床成本較高,對劉衍來說還是非常值得的。他來自後世,深知機械力量對比手工力量的優勢,有了使用改進的機會,為何不用?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不但如此,徐樂這些時日在這邊,甚至還研究瞭如何使用水力鍛錘盔甲,而且有了一定的研究結果。徐樂還對那座製作鎧甲的水力鑽床進行了改造。

於是劉衍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兵甲督造處的工坊內,徐樂向劉衍展示了一個奇怪的機械,與剛才看過的那個水力鑽床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個機械雖然也是使用水力,但是劉衍怎麼看,都像是自己見過的一種水力舂米器械。其實徐樂的靈感來源便是此時大明民間的水力舂米機。

起初,那水力舂米機械早在秦漢時便有出現,原理很簡單,長長的水維一端連在石向裡,一端連著一個方形水箱,然後用竹子當水管,將水引入水箱之中,當水箱的水注滿時,水的重量使箱子往下沉,另一頭的水維就被高高抬起。當箱中的水倒完之後,箱子輕了,往上升起。另一頭的水維就會往下落,重重地搗起米來。如此一下一下,完全不需要人力,非常方便。

徐樂借用了水力舂米機的想法,只是將某些部位改進一下,現在技術還不成熟,等有一日完善後,將之用於盔甲部件的錘打。

看了這幾個水力機器,劉衍頗為興奮,自己治下的科技力量終於有了一定的積累,假以時日,當有一天機會成熟,大明的工業革命會否從自己治下誕生?

劉衍這邊高興的對眾人稱讚一番,徐樂抱拳說道:“大人,屬下想,那兩百座水力鑽床,可否分出八十臺,專門製造成這種改良過的,屬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些水力鑽床完善到位。”

“可以,就這麼辦吧。”

隨後劉衍下令,給火器督造處、兵甲督造處的工匠們,多發放了一個月的工錢,以示獎勵。

譚曉大、徐樂等一眾工匠歡呼雀躍,就連魏漢和陳勳也有獎賞,皆大歡喜。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