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德在一陣慷慨激昂之後,嘆息說道:“想當年萬曆朝的商稅之禍,本官仍然是記憶猶新。干戈載道,禍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聖人有言,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加派之害不過稅計,商稅之害卻以日計。徵收商稅,乃為奪民之財,此舉必將惹得天怒人怨。”
在場眾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言辭間皆是痛心疾首,眾人對於加派在普通百姓身上的重稅視而不見,卻對即將加派在自己身上的商稅,或者田稅義憤填膺,如果劉衍看到此景,定會火冒三丈。
在場一眾士人學子,哪家沒有開設店鋪?青州府各處商人,哪家不是他們的族人親眷?劉衍要徵收商稅,要核查各家的田畝,要追回被侵佔的軍屯耕地,便是從他們口中奪食,眾人決不答應。
當然,他們中也有諸多貧窮士子,家內沒開設什麼店鋪的,而且此時也有傳言,劉衍將效法即墨營城故事,將在青州府各處設立屯堡,到時候會招募大批書生士子為書吏,這些貧窮士子也有意進入堡內謀職,心底下認為劉衍徵收商稅,跟他們無關。
不過此時氣氛已經烘托到這裡,那些貧窮士子又哪敢開口為劉衍說話?
隨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引經據典的抨擊劉衍新政,將自己罷課與商賈罷市之舉,說成了救國圖存的壯舉。眾人都認為這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各界紛紛響應,只要萬眾一心,向總兵官劉衍施壓,他一定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舉動,瑍然醒悟,回頭是岸。
從這一天起,青州府各地忽然風起雲湧,城內的店鋪開始關閉,所有買賣全部停止。城內百姓驚駭慌亂下,掀起了搶購的風潮,到黃昏時分,所有店鋪全部關閉之前,糧食的價格己經飆升到四千文一斗。
在這種恐慌情緒的感染下,青州府內諸如布鹽茶材各類貨物的價格也是一路颮升,最後甚至是有價無市。
很快的,罷市風湘蔓延到周邊的臨淄縣、壽光縣、臨朐縣等地,各地搶購成風,不過萊州府各地還算平靜,暫時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王從義自從接到趙民的通報之後,也是心急如焚,僅僅兩天時間,青州府和周邊幾個縣的市面都是一片蕭條,百姓也會人心惶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不但如此,青州府城的街巷上開始出現浩浩蕩蕩的請願人潮,他們攔截官吏當場哭訴,要求制止青萊鎮總兵官劉衍徵收商稅、核查田畝之舉。
各地街頭巷尾擠滿了嚎哭的人群,各種匿名榜貼貼得到處都是。如果有官員經過街巷,還遭到人群不斷投擲的瓦礫攻擊。
面對如此聲勢浩大的罷市罷課,知府王從義帶著同知郭敏泰、通判韓金楚上街宣講,一面訴說商賈納稅乃是理所應當,劉衍徵收商稅也在情理之中,而清查軍屯田畝也是正當之舉,沒有什麼好講的。
而眾人如此擾亂市行、目無官府之舉,說輕點是不明事理,說重點便是聚眾作亂!
王從義一陣慷慨激昂之後,先是安撫,然後又威脅了一番,但是聚集起來的商賈和士子卻全然不怕,眾人眼見王從義也站在劉衍一邊,紛紛大聲呼喊起來,不少人都開始投擲瓦石,王從義躲閃不及也捱了好幾下。
此時王從義氣血上湧,下令自己的家丁驅逐眾人,雙方隨即爆發流血衝突。
同知郭敏泰和通判韓金楚擔心事態失控,帶著大隊衙役上前維持秩序,卻同樣遭到眾人亂投瓦石的待遇,沒過一會兒二人便口鼻流血,二人拉著王從義倉皇逃入知府衙門內避禍,狼狽之下,連官靴都丟棄了。
人群之中,學正黃明德看著倉皇逃入知府衙門的王從義等人,臉上也浮現出一絲莫名的笑意:“也許,藉助這場動盪可以讓我在官場上更進一步!”
到了罷課罷市的第三天,不但商賈和士子走上街頭抗議,甚至青州三衛的不少兵丁也開始參與進來,整個青州府城都動盪不安,各地也是人心惶惶。
各地百姓擔憂買不到糧油食鹽,也是起了一陣陣騷動,各處突然發生這種事,軍戶百姓在驚慌之下,都是目光投向總兵府,希望總兵官劉衍能有個處理的辦法。
與那些商賈、士子等人不同,青州府各處的普通百姓對劉衍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畢竟劉衍威名在外,不但抗擊奴賊、流賊連戰連捷,而且即墨營城各處的百姓生活如何,青州這邊的百姓也多有耳聞,如今也期盼著在劉衍治理下,能夠過上與即墨營城各處百姓一樣的好日子。
商人、士人抗議商稅,那些衛所兵丁趁機鬧事,與這些百姓有什麼關係?普通百姓又沒開店,也沒有侵佔軍屯耕地,劉衍如何整頓也無妨,反正整頓不到普通百姓的頭上。
但是普通的百姓還是希望這股浪潮趕快過去,畢竟商人罷市,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太大了。飛漲的物價,是普通百姓承受不了的,尋常百姓都只是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家內沒米了,有個地方去買,而且不要那麼貴,至於其他的都是浮雲。
“士子罷課,商人罷市,現在青州三衛的那些兵丁也要跟著鬧了?”
總兵府內,劉衍看著窗外良久,然後轉過身來,冷笑一聲,對苗紹說道:“現在已經是第三天了,外面很熱鬧,也很有趣!”
苗紹看著劉衍的樣子,心中凜然:“有人要倒黴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