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罵了好一會,便對劉衍說道:“不過此次變亂,相關人犯,不知總兵大人準備如何處置?”
劉衍說道:“此番變亂滋事體大,本鎮以為應將一眾案犯,以及所有的案卷,全部移交總督府,由盧督臣上報朝廷三司會審,請旨裁決。”
對於黃明德等士子、文官等,身為青萊鎮總兵官的劉衍沒有處置權,抓捕的趙威、蔡應文、潘塗等指揮使,按大明律,也需奏請得旨。
此番劉衍己經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但徹底掌控了青州府的軍權,而且還沉重打擊了本地勢力,現在也就沒必要越廚代庖,那樣就顯得過於跋扈了。
至於相關的人犯,劉衍已經準備移交給青州府知府王從義了。
對於劉衍的態度,王從義頗為讚賞,至少在明面上,劉衍這個總兵官還是很尊重自己的。當然,越是如此,越讓王從義覺得劉衍這人不簡單。懂得適可而止,便是宦海多年的老官宦,也不見得有劉衍的心機謀略。
現在青州府那麼多的文官、武將被拿下,後續劉衍肯定還會對各處的鄉紳動手,料想此事定會在朝中鬧得沸沸揚揚。
但事情己經發生了,最重要就是善後。如何將喪事辦成喜事,對知府王從義而言是個挑戰。
劉衍已經定下調子,那便是青州府的反對勢力必須連根拔起,不管是鄉紳、武將、文官、士子,只要是反對劉衍整頓軍政的,一律全部除掉。
經過一番動盪,青州府內外至少有八十多家商賈、三十多家士紳、數十名文武官吏被劉衍扳倒。
王從義、郭敏泰、韓金楚三人在過來的路上就合計過,劉衍抄沒這些人的家產後,至少可奪得十幾萬畝的良田,過百萬兩的資財!
三人雖然沒有侵佔軍戶的耕地,但並不代表三人不貪財,所以在話裡話外也表露出想要分潤一分的意思。
劉衍笑了笑,當即表示願意出銀子,將青州府上下未來五年的應繳賦稅,全部由劉衍出了。另外,劉衍還給王從義、郭敏泰、韓金楚三人每人一份大禮,具體的數額足以讓三人喜上眉梢。
由此,雙方便達成一致:劉衍繼續安排青州府各處駐軍和相關官吏的人事安排,王從義負責向朝廷上報變亂之事,郭敏泰、韓金楚二人則全力配合劉衍的新政事宜。
送走了王從義三人,劉衍也開始思考以後的商業發展,有了商會的介入,相信青州府和萊州府的商賈會老實很多。
其實自從劉衍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便對明末的商人一直心懷防備。這不僅是因為明末商人普遍有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種種惡習。更因為此時的商人大多是流通型商人,非後世的生產型商人,難以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
像後世商人那樣開設工廠,都需要招募大批工人,規模大的,甚至可以解決幾萬,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而且他們生產貨物,創造價值。此時的商人,只是保持商品流通,有著收購與運輸功能罷了。
所以劉衍思考之後,也打定主意,以後在青州府、萊州府要鼓勵商人開廠設坊,一方面可以促進就業、富裕百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實力,只有手工業發達之後,軍工產業才能受到反哺。
至於此番抄沒的耕地,劉衍準備移交給管屯官張耒,下一步就是在青州府和萊州府招募百姓轉為軍戶,這些耕地連同將來準備開墾的荒地,便是新軍戶的口糧田了。
而那些查抄的錢財,便是下一階段發展的資金了。
當日,劉衍與王從義聯名寫就公文,向總督衙門、巡撫衙門稟報此事的前因後果。
同時,劉衍與王從義還前往衡王府稟報了變亂之事,算是給衡王朱由棷一個交代。
總督府內,盧象升看著公文不斷搖頭,參將盧懷英在旁叫道:“劉衍這脾氣、膽略真是讓人讚歎!這次一口氣掀了三個指揮使,還有那麼多的文官和武將、士紳,還砍了那麼多學生商人,這膽子……”
盧懷英說到半截便不知道怎麼來形容了,接著他對盧象升說道:“督臣,此事鬧到朝廷上肯定會有一番波瀾,督臣怎麼也得幫一把。”
盧象升嘆息一聲,說道:“這事鬧得太大了,還是看顏巡撫的意思,不過你放心吧,以現在的局面來看,朝中上下怕是沒人敢動劉衍的,那小子,現在連我都要忌憚幾分。”
到這裡,盧象升神情凝重,不知道想起了什麼。
巡撫衙門內,顏繼祖看著這聯名公文,第一反應是嚇一跳,不過看看公文落款上的王從義名字,顏繼祖放心不少,有王從義的聯名,給劉衍也分擔了不少火力。
再仔細看一遍公文,顏繼祖更是放心,這奴賊奸細、通虜資敵的大帽子一扣下,誰能說什麼反對的話唯一能讓人苟病的,便是劉衍的手段過於粗暴,不過這已經是細枝末節,以他的武人身份也說得過去。
隨後盧象升與顏繼祖商議了一番,也聯名向朝廷寫了一封奏章,為此番青州府城的變亂“收尾”。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