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楊嗣昌率領明軍各部精銳在四川瑪瑙山追剿張獻忠所部之際,李自成便率領數萬賊寇入河南,沿途一路收留饑民,賊勢迅速壯大。
後鄭廉在《豫變紀略》中記載了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自此,李自成率領的賊寇大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發展到十數萬,如果加上被裹挾的流民百姓,則號稱百萬之眾!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自成的謀士李巖提出:"均田免賦"口號,還做民歌頌之:"迎闖王,不納糧。"
一時間,河南、山西各地的流民雲景從之,李自成威名大震。
李自成隨即率領主力大軍圍攻河南永寧縣,流賊大軍以雲梯肉薄攻城,數日便陷城,將城中軍民焚殺一空,流賊大軍殺萬安王採輕。
隨後李自成率部在永寧縣周邊掃蕩城池,流賊大軍連破四十八寨,土賊一斗谷等群盜紛紛響應,流賊大軍之後又攻陷宜陽,賊寇大軍增至數十萬。
轉眼到了十二月中旬,李自成率主力大軍駐紮在宜陽縣外,流賊大軍聯營十幾裡,數十萬兵馬聚集一處,旌旗蔽日、喧囂震天。
中軍大帳內,李自成端坐在上首,營帳中,一眾謀士、武將齊聚一堂。
為首一人乃是劉宗敏,字捷軒,此時頭戴氈帽身穿皮袍,正在與身邊的將領吆五喝六,神情十分豪放。
旁邊是李過,本命李錦,又名李赤心,是李自成的侄子,人稱外號一隻虎,說的是其作戰之勇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
李過身邊,田見秀和高一功正在說著什麼,二人都是李自成麾下悍將。田見秀號稱天鷂,任提督諸營權將軍。而高一功乃是李自成的妻弟,也是流賊軍中一員猛將。
在另一邊,左營制將軍劉芳亮一人喝著茶水,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坐在跟前的右營制將軍袁宗第饒有興趣的看著劉芳亮,好像在猜測他想什麼。
另外製將軍賀錦誰也不看,只是自顧自的喝茶水、吃乾糧,好像肚子很餓,吃的非常香甜。
坐在最外面的,是李過的義子李來亨,此時看著在場的眾人,一雙劍眉微微皺起,不知道在擔心什麼。
另外,坐在李自成身邊的,有牛金星、李巖、顧君恩、宋獻策四人。
其中,以李巖最為文武全才,尤其擅長兵法,在戰略層面上很有眼光,在李自成的幾個謀士之中,能力也是最強的。
牛金星善於計謀,對李自成在戰術層面上多有建言,深受李自成的器重。
宋獻策精通術數,曾建言十八子主神器的諺語,不過宋獻策卻心胸狹窄,對舉薦自己的牛金星,以及李巖多有排擠。
而顧君恩懂兵法、多謀略,雖然是新近投靠李自成的謀士,但是也被李自成看重,每逢戰事多有詢問。
此時李自成看著大帳內的謀士、武將,心中暢快不已。
不久前,張獻忠被明軍主力圍殲擊殺,李自成當時也是心神駭然,擔心明軍會攜大勝之威殺過來。可是隨後局勢的發展,卻讓李自成大為興奮。
原本李自成與張獻忠的關係就不是很融洽,二人明爭暗鬥經常有之。可是興奮過後,李自成心中卻有些失落,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知道,李自成與張獻忠亦敵亦友的關係就此終結之後,也讓李自成的心中非常失落。
“諸位!”
李自成高聲說道:“今日召集諸位到這裡是為了什麼,諸位應該也都有耳聞了,就是為了商議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三人來投之事。”
自從張獻忠被劉衍率部擊殺之後,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三人便率領殘部一路北上,準備投靠李自成。在逃亡途中,三人也各自恢復了自己原本的姓氏,最終在宜陽縣一帶與李自成所部主力相遇。
李自成說完之後,劉宗敏說道:“闖王,此事還用得著商議嗎?當然是將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三人收入麾下啊!”
“劉帥說的在理!”
袁宗弟大聲說道:“我看他們三人手中還有數萬兵馬,都是張獻忠的老營兵卒,雖然被官軍擊潰了,但卻都是精銳,稍加整頓便是一支強軍,正好補充我軍老營之中!”
其餘眾人也紛紛贊同。
李自成看向李巖,問道:“李先生怎麼看?”
李巖一襲道袍,好像是哪裡的儒生士子一般,此時拱手說道:“學生也覺得闖王應該接納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三位將軍。首先,他們三人都是張獻忠麾下悍將,每一個都是能征慣戰的人才,闖王得他們三人相助,無異於如虎添翼。其次,闖王應該也有所耳聞,張獻忠是被官軍中的山東兵,也就是現在的青萊鎮總兵官劉衍所部擊殺的,該部兵馬驍勇非常,就連關外的韃子都在劉衍的手上屢遭敗績,可見其部戰力之強悍。”
李巖說到這裡,神色也變得有些凝重,皺眉繼續說道:“有了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的加入,闖王便可以從他們口中得知劉衍部的詳細情況,知道劉衍所部是如何作戰的,兵力幾何,裝備如何等等,將來如果崇禎徵調劉衍所部來攻,闖王也可以提前做出應對。”
“嗯!”
李巖的一番話很合李自成的心意,當即命人前往李定國三人大營,送去一封書信,邀李定國三人來大營相會。
當日傍晚時分,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三人帶著數十親衛來到流賊大營。
李自成召集眾部下在中軍大帳等候,並且安排了酒宴,以款待李定國三人。
“末將李定國拜見闖王!”
李自成看著大禮叩拜的三人,大笑著起身走到三人跟前,逐一拉起三人,然後親暱的將李定國、孫可望和艾能奇拉到座位上,接連按住三人坐下。
“來,今日什麼客套話都不要說了,你們三人都是大西王的義子,便是我李自成的義子。大西王雖然與我有些隔閡,但同為反抗朝廷暴政的義士,今日你們前來投靠,我自當倒履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