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急?”
洪承疇很是詫異,此戰國朝二十多萬將士出關作戰,相關事宜繁雜無比,單就後勤補給的事項,就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
可是從兵部的這道命令來看,朝廷,或者說是崇禎帝已經等不及了,此戰的基調就是速戰速決。
洪承疇心中沉甸甸的,抱拳說道:“本督知道了,有勞二位傳令,明日本督便率各路將士進京。”
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麒很高興,見洪承疇很上道,二人便對此番監軍之事充滿了期待。國朝多少年都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戰事了,此戰不但聚集了海量的錢糧,也是博取功勞的大好機會,馬紹愉和張若麒笑著入席,坐在了吳三桂的上首,緊挨著洪承疇,隨後便與眾人觥籌交錯,對即將展開的戰事絲毫不擔心。
劉衍看著二人,以及吳三桂、馬科、唐通等不斷向二人敬酒的幾個總兵官,不由得眉頭緊鎖:“看來此戰的情況並不樂觀,光是有這幾塊料,這一戰就平添了不少的變數!”
劉衍又看向洪承疇,先不說洪承疇的人品如何,單就統兵能力而言,保守的說至少可以排進前五名,歷史上的松錦之戰如果不是崇禎帝不斷催促,洪承疇繼續穩紮穩打,最終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劉衍看著洪承疇滿面憂鬱,眉頭緊鎖的沉吟著,顯然也在擔心此戰的吉凶。
“說到底,還是錢糧的問題!”
歷史上松錦之戰中,大明連十三萬明軍的供給都支撐不住,現在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幾乎比歷史上的兵力翻了一倍,以此時朝廷的財力來看,肯定是支撐不了多久的,所以大軍還沒出發兵部就派人來催促,也在情理之中了。
“歷史上的松錦之戰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幾乎將大明的財力拖垮。現在看來,朝廷能支撐半年就已經算是樂觀估計了!”
於是劉衍打定主意,如果戰事不順,自己也要早做打算,這八萬多新軍將士是華夏的希望,不容有失!
在劉衍和洪承疇的擔憂中,在馬紹愉、張若麒等人的笑聲中,在曹變蛟、楊國柱等人的疑慮中,這場酒宴草草收場,眾人各自返回大營。
次日一大早,洪承疇擂響戰鼓召集眾將,當眾宣佈大軍開拔,全軍前往京師待命。
通州位於京師的東南方向,但是洪承疇率軍向京師進發,並沒有直接向西前往朝陽門、東直門方向,而是一路向北,全軍從京師北面的德勝門進京。
北京城的各處城門都有各自的專門用途,德勝門便是專門通行大軍的,取“得勝凱旋”之意。
劉衍所部被安排在洪承疇督標營的後面,足以看出洪承疇對劉衍部的重視。
此時大軍已經可以遠遠望見北京城那巍峨的城牆,劉衍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時代的北京城,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牆,無一不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宏偉,饒是劉衍見慣了後世的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也見識過濟南府城、青州府城等大城,但是在見到北京城的那一刻,依舊被這座大明帝國的心臟震撼了!
沒過多久,親衛營的夜不收來報,以內閣首輔範復粹為首,吏部尚書李日宣、兵部尚書陳新甲、戶部尚書李待問等人,以及一眾京師官員、勳貴等等,己等候在德勝門外十里,奉崇禎帝詔令迎接大軍將士。
劉衍也是微微動容,這樣的待遇,在這個時代可謂極為的隆重優厚了,在劉衍的記憶裡,崇禎帝好像還沒有準備過這樣的排場,這是頭一次,恐怕也將會是最後一次,可見崇禎帝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此外,探聽訊息的夜不收還回報,在德勝門外,還聚集了無數聞訊而來的京師百姓。
錦州之戰關乎大明國運,京師百姓久在天子腳下,自然對國家大事極為關注,見識也遠在別處百姓之上。此戰自然引得萬民關注,朝野上下更是無不關切,據說大軍剛剛彙集在通州的時候,京師內各大茶樓、酒肆,每日就在議論此事,甚至還有說書先生已經開始編排段子,準備在大軍出關後宣講一番,博個彩頭。
此戰關乎國運,上至高官顯爵,下至黎民百姓,對率軍馳援的眾將資訊都極為關心。特別是號稱有天下第一強軍之稱的青萊鎮新軍,更是引得無數人關注。
此時各路大軍的大致情況已經傳遍了京師,聽聞各路大軍合計有二十五萬之眾,光是號稱大明第一強軍的青萊鎮新軍就有將近九萬人馬,京畿百姓無不沸騰,甚至有好事者已經在預言:此戰大明必勝,東奴必將慘敗,自此戰之後,東事之患將不復存在!
劉衍策馬率軍行進,前方和後方都是遮天蔽日的旌旗,不得不說,此時各部兵馬都是明軍之中最為精銳的,一路行進時,各部的軍容也都算整齊,讓見慣了乞丐一般明軍模樣的百姓震驚不已。
此時在通往德勝門的官道兩旁,連綿十數里都擠滿了京師的百姓們。眾人翹首以待,都期盼著傳聞中青萊鎮新軍將士的英姿雄風。
對此,劉衍自然不會放過展示青萊鎮新軍的好機會,命各營將士一邊行進,一邊高唱《從軍行》和《凱歌》,八萬八千餘名新軍將士隨即高歌起來,引得其餘各部明軍士兵紛紛側目,隨後也被歌聲所感染,跟著哼唱了起來。33
洪承疇聽著青萊鎮新軍的歌聲,臉色微變:“這個劉衍,提升士氣的手段還真是精妙,此人不同凡響!”
很快,迎接人群中忽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來了!來了!”
歌聲如海潮,此時官道兩側的所有人都興高采烈。密密麻麻人頭,只往北邊望去。
只見遠處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大軍未至,聲威先至,而且伴著大軍行進,還隱隱傳來悠揚雄壯的行軍鼓樂聲音。人群更是譁然,所有人都極力扯起脖子。
忽然,兩杆巨大並列的大纛旗出現在眾人的眼簾,一杆書寫著“青萊鎮總兵官,劉”,一杆是血紅浪濤日月旗,此乃明軍的軍旗。
這兩杆大旗,皆高大無比,載在大車之上,以健馬拉之,獵獵大旗後面,是密密的大鼓車,上面鼓手敲著行軍拍曲,每敲一下,皆震人心野,後面鼓手一色應之,又有篳、鋩、篞等樂手應和。
在行軍鼓樂中,人馬隨之密密踏步行進,《從軍行》的歌聲也隨之飄來,讓官道兩側的百姓心神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