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抵達寧遠

看遠處的大軍無邊無際,那浩瀚的人海從山到海處,似乎鋪滿了大地。

援軍確實到了,還如此威勢,不說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等人興奮得大笑不止,便是城內的兵馬軍戶們,也個個歡呼雀躍。他們潮水般的歡呼,與城外“萬勝”聲隱隱相合,形成勢不可擋的威武之音。

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領寧遠一眾將領、官員出城迎接的時候,洪承疇帶著劉衍、楊國柱、王樸、吳三桂、馬紹愉、張若麒等人來到大軍前面。此時劉衍也趁機打量這個聞名遐邇的寧遠城池。

寧遠便是寧遠衛衛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後世滿清改稱寧遠州城。到後世,又改名為興城。明宣德三年,城週五裡九十六步。牆高三丈,有門四,宣德五年。又增築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自遼東戰事起,寧遠城經過不斷的修繕,此時城牆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門皆有甕城,上有城樓與角臺。城內有鐘鼓樓,與城牆四座城樓遙相呼應,戰起則登臨樓頂,城牆與城內景觀盡收眼底。

寧遠城的城牆頗有特色,當年修建的時候為使城牆堅固,曾大量使用不規則的城石砌築內壁,然後將壁面鑿平。所以稱為“毛石牆”,由於石料大多就地取材,遠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稱“虎皮毛石牆”。

此時劉衍隨著大隊人馬來到近處,可以看出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等人,對入援大軍的到來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們出城數里,在鑼鼓喧天中,將洪承疇等將領與監軍們,熱情萬分的迎進城去。

至於入援的軍士們,則在城外紮營,現在寧遠城內外已經有大軍二十幾萬之多,城內的民房官房佔盡了都堆不下。

援軍各鎮兵馬大部分在涼風習習的山地上,如城東五里的三首山,城東北五里的螺峰山,城東北十五里的乾柴嶺,城西北八里的棗兒山,城西北的黃土坎山,摩訶羅山等等。

劉衍也早早的派了夜不收提前到這邊打探地形,在進城之前,便命荀景雲暫時主持軍中事務,帶著各營將士,根據夜不收的探查回報,移營到城西北的磨盤山、九嶐山、荊條山一帶去,擇地安營紮寨涼快避暑。

在軍民盛大的迎接儀式中,劉衍等各鎮總兵官跟在洪承疇的身後,還有大隊的護衛親將們進入城池。

寧遠城內有四條大街,當地人稱為東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長及城門數、街路數均為偶數,也算寧遠一奇。

總督行轅在內城,鼓樓西南,眾人由南門延暉門入,進入總督行轅內。

洪承疇此前就已經進駐這裡,並且指揮寧遠等地的明軍試圖救援錦州城,可是兵力不堪大用,幾次出兵救援,都被清軍打了回來。不得已之下,洪承疇才向兵部請求援兵,甚至親自趕回京師督促此事,這才帶來二十幾萬援兵。

眾人喜氣洋洋的進入寬闊的大廳,就見內中己經擺滿一桌桌酒席,飯菜非常豐盛,卻是大軍未到達之時,洪承疇己快馬通知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等人,算好大軍到來的時辰,早讓眾人準備妥當迎接事宜。

看見這樣的情形,監軍馬紹愉、張若麒都表示非常滿意,這一路上二人也是非常辛苦,基本上沒吃過一頓順口的飯菜,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的吃喝一頓了。

只見眾人一團和氣,互相謙讓著一一入座。

此時座位排列,劉衍與洪承疇、邱民仰、馬紹愉、張若麒等人一桌,此外還有兵備道張鬥、姚恭、蔡懋德眾人作陪。楊國柱、王樸、曹變蛟、吳三桂等人,則與入援各大總兵相坐。

如此安排,吳三桂微微皺眉,馬科、唐通則是面露不悅。唐通還低聲與馬科說道:“那劉衍也是總兵官,憑什麼坐在主桌?”

吳三桂輕輕咳嗽了一聲,示意二人不要多事,馬科和唐通不情願的不再提及。

眾人麾下的遊擊將軍、副將、守備等人,則是在安頓好各部將士之後,會在城外督標營內設宴,有專人陪同照顧。城外各路大軍,也有人安排酒肉犒軍。

洪承疇經過長途跋涉也還是那樣溫文儒雅,一舉一動都有一股難言的優美風範,他身上的大紅蟒服,三絡長鬚,均修飾得一絲不亂。

或許遼東諸事讓洪承疇操心憂慮,比起從京師出發的時候,洪承疇的面目略顯清癯,不過這樣看起來,洪承疇卻越發內斂深沉,一雙眼睛,充滿了故事。

洪承疇見眾人坐定,便舉起酒杯站起,先對馬紹愉、張若麒含笑致意,又對劉衍微笑點頭,特別在劉衍身上略略停頓,隨後以帶著閩地口音的官話說道:“遼東戰局,聖上憂切,夙夜祗慎。國危主憂,為人臣子,敢不肝腦塗地?今聖恩浩蕩,王師雲集,有青萊鎮總兵官劉衍等諸入援大將,亦有本鎮忠勇將官在此,更有馬總監、張監軍諸公贊畫軍務,勤送糧餉,何愁東事不興,諸奴不懼?諸君,請滿飲此杯,為我大明賀,為將士賀!”

一番話,說得眾人心中暖融融的,皆高聲道:“為大明賀,為將士賀!”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