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五章 分撥部署

眾人見劉衍堅持,便都不做聲了,洪承疇則是說道:“新軍一個營一萬多人,放在後路也一樣不夠用啊?”

劉衍說道:“方才吳總兵提到大軍需要分守多處,其實本鎮覺得,只需以精兵守住數處要點,便可保證我軍後路不絕,並不需多少兵力。”

吳三桂眼睛閃動,沒想到劉衍竟然還有這般見識,自己都情急之下都沒看出來,於是拱手說道:“請劉總兵詳細說來,三桂洗耳恭聽。”

劉衍說道:“本鎮觀杏山一帶的地形,杏山堡北面數里的弘螺山地形險要,可駐一營人馬。我新軍駐紮在此處挖壕立寨,與南面的杏山堡守軍遙相呼應。如此,便可控制松杏要道,不使奴賊挖壕截斷。”

“此外,在杏山西南約十里,是五道嶺群山丘陵,山的東北腳下,西北腳下,是大興堡與東青堡,二堡之前皆有河。可選一、二入援大將部下,在五道嶺上駐守重兵,布以深壕火炮,與二堡守軍相呼應。”

此時劉衍看了曹變蛟與王廷臣一眼,此二人的兵馬在各鎮中還算是能戰的,是一同駐守後路的合適人選。

劉衍繼續說道:“奴賊若攻杏山,定是從女兒河過來,女兒河過來十數里,便是五道嶺,只要奴賊兵馬攻打杏山堡,便會遭到我軍左右夾擊。況且不拔去大興堡與東青堡,還有弘螺山的駐軍,他們如何安心攻打杏山堡,不怕被截斷後路?”

眾人聽完都拍手叫好,楊國柱還建議調集一支騎兵在四周巡視,作為機動兵力支援各處,也可以作為一支奇兵使用。眾人也是紛紛贊同,對著輿圖便詳細討論了起來。

吳三桂看著與眾人款款而談的劉衍,眼神中閃過一絲嫉妒,劉衍不但治軍強過自己,戰績強過自己,而且排兵佈陣的戰略眼光也要強過自己,大明什麼時候出現如此強人了?

此時洪承疇沉吟者,按照劉衍的計劃,這樣安排後路是最好不過的了。洪承疇雖然不高興自己的方略被改動了,不過也知道自己再堅持下去,大軍就會有分裂的危險。

洪承疇的目光掃過眾人,此時劉衍、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等人聚在一起正在完善後路的部署方略,這幾人麾下的兵馬可以說是援軍中最強的一部,洪承疇還要依仗他們擊敗清軍。

而且監軍張若麒、馬紹愉也站在劉衍一邊,主張以重兵防護後路,使得洪承疇不好太過堅持。

再想想就連兵部尚書陳新甲,甚至是聖上也是這樣想的,看來自己只有妥協了,與其爭個四分五裂,不如退後一步。好在劉衍還是尊重自己的,服從自己的權威,讓洪承疇心安不少。

於是洪承疇笑著說道:“有劉總兵與諸位將軍一同拾遺補缺,本督心安不少,就如此辦吧。”

不過隨後洪承疇詢問誰願率軍駐守五道嶺,吳三桂、白廣恩、唐通、馬科等人都是鼻觀口口觀心,顯然不願意分兵留守。

剛才曹變蛟與王廷臣,都敏銳的察覺到劉衍看自己一眼,心中明白劉衍之意,想想劉衍自己都留了一營兵在弘螺山,看日後形式,杏山等地有仗打啊,軍功想來不少。

於是二人互視一眼,都打定了主意,紛紛自告奮勇,願意留守五道嶺。

洪承疇大喜,曹變蛟領軍一萬五千,王廷臣領兵六千,兩人的兵力有兩萬一千人,戰力在各鎮之中也算出眾,其中大部分是騎兵,這樣一來,那策應的一萬騎兵也有了。

當日議定軍務,大明各官將仔細商議,推敲諸事,大小事務議了一日,方才散去。

軍議上還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遼東鎮總兵官劉肇基自告奮勇擔當大軍前鋒,為二十幾萬大軍開路。

劉肇基也知道洪承疇想要支援吳三桂的想法,此刻他急於表現自己,以挽救岌岌可危自己的總兵之位。

不過洪承疇知道劉肇基麾下兵馬戰力如何,擔心遇到清軍主力會吃虧,於是洪承疇令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率軍隨後策應,兩軍相距幾十裡,隨後中軍以及各鎮兵馬跟上,以山西鎮總兵官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兩部兵馬斷後。

大軍兵馬部署完畢之後,洪承疇命遼東巡撫邱民仰轉運糧秣,監軍張若麒、馬紹愉二人一同監督。

就在軍議後的第二天,洪承疇在寧遠城外集結大軍,斬殺三牲誓師出征,二十五萬餘明軍將士浩浩蕩蕩向北進發。

曠野上,明軍將士行進在關外的曠野中,明軍尚紅,鮮紅的軍裝和戰旗匯成了無邊無際的海洋,浩瀚而又洶湧,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力量。

劉衍策馬行進在大軍之中,放眼望去都是精銳的將士,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了萬丈豪情:“此戰必勝,定要讓滿清付出應有的代價!”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