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前日劉衍說每三道矮牆壕溝為一道防線,清軍每攻一道矮牆,便要面對上下三道火力猛烈打擊,當時洪承疇等人還想不明白究竟是怎麼個打擊法。

此時洪承疇、吳三桂等人看著眼前的防線,終於明白了劉衍的意思。

就見該道矮牆不遠後又有一道斜波,斜坡上有牆。隨後又有斜坡,又有矮牆。三道矮牆,順著山勢,一道比一道高,一波波聳立在眾人眼前。

看著三道斜坡矮牆,眾人算明白了什麼叫上下三道,立體式火力打擊。

此時青萊鎮新軍前己將士經入駐弘螺山,看他們已經分部進駐到三道防線各處,洪承疇等人已經可以想象,當新軍將士從三道矮牆同時射擊的時候,進攻的清軍將會是何等的慘狀。

此時所有人都在議論紛紛,對劉衍的這套防線非常推崇。東協總兵曹變蛟與前屯衛總兵王廷臣更是興奮,二人一番盤算,隨即便向劉衍討教了一番,劉衍當即答應派人前往五道嶺,指導二人部下修築防線,曹變蛟、王廷臣大喜,對劉衍再三感謝。

洪承疇也對劉衍稱讚不已,甚至將劉衍贊為軍中防禦第一人,劉衍笑著領下,其餘眾人都是眼紅不已。

隨後眾人由通道進入後方,往右面走了數步,進入第二道矮牆,又往左面走了十數步,進入第三道矮牆之後,這是一處較為平緩的坡地,約有數十步之寬。

在這裡已經有了許多的營帳,在營帳的四周還堆放了許多裝滿泥土的麻袋,壘成了半人高的牆體,以阻擋清軍可能的炮擊。這裡是作為前營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處,所以防禦工事也不可缺少。

看著那些麻袋,洪承疇說道:“這些就是劉總兵說起過,可以防止奴賊炮擊的東西?”

“正是。”

隨即劉衍又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眾人也都記在心中,暗道回去之後也要準備一些備用。

眾人繼續行進,坡地後方又是壕溝矮牆,與先前防線一樣。如此連續三道之後,快到山頂時,眾人看到一個正在修建的炮臺,炮臺建在山石凸出處,四周視野開闊,從這裡可以俯瞰全山,料想在這裡開炮,定可以有效對山腳,或是平川處的敵人壓制轟擊。

隨後眾人到了山頂,弘螺山山頂頗寬頗長,還有些起伏,由幾個小山嶺合成,所以稱為弘螺山。在這裡,圍繞火路墩前後,眾多的青萊鎮新軍前營戰士,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

這處城寨的寨牆、寨門、居所,基本上都是用大塊堅固的山石修砌,寨牆也是凹凹凸凸的,每隔一段距離,還在修建塔樓,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擊。

不過這個工程浩大,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工的,好在前方防線建成,後方的城寨,就可以從容不迫了。

主寨之內,還將建許多糧倉,弘螺山這裡本就是明軍的屯糧之地,洪承疇見狀也很高興,隨即命監軍張若麒再運幾批糧草過來,這裡防線堅固,可以儘可能多的囤積糧食,自當萬無一失。

張若麒也是點頭贊同,隨即便對身邊眾人吩咐了起來。

眾人最後又到山的東北處,那邊同樣有多道矮牆壕溝,順著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則依地勢,砌了數道石牆。

當眾人看完弘螺山防線之後,不管是洪承疇、張若麒,還是吳三桂、楊國柱等總兵官,眾人都一致認為此地固若金湯。有弘螺山防線在,大軍後路當萬無一失。

次日,洪承疇率主力大軍回營,準備開拔。而曹變蛟、王廷臣也率部上了五道嶺,同時遼東鎮總兵官劉肇基、協同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杏山路副將鄭一麟諸人,率領遼東守軍二萬餘,分兵駐守在杏山堡、大興堡、東青堡內外周邊,與弘螺山的青萊鎮新軍前營將士一起,為入援大軍守住後路。

曹變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嶺同樣徵集大量的民夫軍壯挖壕築牆,依地形地勢,仿效弘螺山之舉。

此時清軍斥候也開始出現在五道嶺、弘螺山一帶探查,不過新軍前營與兩鎮夜不收都很得力,將清軍斥候陸續趕走,雙方很是交手了一番。

與此同時,在大營中的洪承疇也收到各部急報,得知奴賊主力在離五道嶺十幾裡的女兒河北岸,似乎也在大興土木。

當日,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馬紹愉,隨同青萊鎮總兵官劉衍、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大同鎮總兵官王樸、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鎮總兵官唐通整軍出發,各部大軍步騎炮軍交加,浩浩蕩蕩逼向松山一帶,經由松山前往錦州城馳援。

待到明軍各部開出大營,各自列陣有序向北進發,明軍軍容極盛,連此時身在松山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在內,一共有大軍二十一萬之眾,如同紅色浪潮似乎直達天邊。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