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一章 沙袋盾車

“土筐車!”

“土袋車!”

張若麒大叫道:“咱們早該想到的,劉總兵的長嶺山防線,不就使用大量的麻袋土筐,用來防止奴賊的炮彈?怎麼到了這裡,卻都給忘了!”

洪承疇也是帶著自責的語氣說道:“是啊,我等早該想到,用車輛裝袋泥土,護住前行將士。”

其實也怪不得眾人想不起來,軍隊是最保守、最固執的群體,因為軍隊中的每一個習慣,或者是規定,都是用無數人命和鮮血換來的,如果沒有機遇的話,是想不起來改變的。

而且有時候只是一層薄薄的窗戶紙,機緣巧合捅破了,就是另一片天地。機緣未到,或許幾百年,都有可能想不到那邊去。

就好像是青萊鎮新軍裝備的定裝紙筒彈藥,其實早在戚家軍之中,就已經開始使用顆粒火藥與分類別裝的鳥銃彈藥,但是卻沒有將二者合併到一起。

很多東西,只是一層紙,一個思路罷了,便如戰車,或許眾人會說,裝價昂貴的戰車,竟比不上區區民間使用的推拉車?事實就是如此,面對火炮,戰車無用,疊上土袋土筐的民間之車,反而成為利器勁器。

此時眾人知道了可以使用沙袋、竹筐等物來阻擋清軍的炮彈,於是便急忙下令,命後方的民夫準備大量的長板車,少要二輪的,四輪好,獨輪車不要。因為面對火炮,獨輪車過於輕巧,不能擋住敵虜炮彈的震動。然後在上面裝運大量的土袋土筐,一旦準備好了之後,便會緊急送到陣前去,用這些改裝後的戰車擋在將士及車營前面,護衛宣府鎮、山西鎮將士們前進。

為了防止奴賊炮從車的底部鑽過來,滾斷推車眾人之腿,前面的車底,需綁上不少土袋,儘量不留縫隙為好。而為防止奴賊炮砸得車倒震,倒退,車的前方與後面,都需要專門加固。

遼東巡撫邱民仰負責大軍後勤,馬上奉洪承疇之令,招集大量工匠與民夫,進行土車的改造事宜。

由於前線戰事緊急,改造之車暫時無法就備,邱民仰指揮大量的民夫,選用一些合適長車,上面裝滿麻袋土筐,車的前底與兩邊,綁上眾多的土袋,緊急運送到前線去。

同時,洪承疇也急忙派人到楊國柱與李輔明兩軍之中,向二人告知此法。

而後洪承疇又對劉衍說道:“奴賊炮火犀利,楊總兵與李總兵軍中將士傷亡甚多,還需要劉總兵援以醫官!”

自從劉衍率領青萊鎮新軍抵達遼東戰場,新軍之中有眾多訓練有素、手段高明的醫官,以及被各鎮所熟知。每部就有醫官三十人,每個醫官還帶有十幾、二十不等的幫手,人數非常充裕。

以此時明軍的後勤能力來說,即便加上洪承疇的督標營在內,各軍之中的醫官人數,都還沒有劉衍一鎮多。

所以此時聽了洪承疇的話,劉衍鄭重說道:“不消督臣言說,這是自然之事!”

於是劉衍立即召來醫部部長鮑學鎮,命其帶人立即支援宣府鎮、山西鎮,對撤下來的兩鎮傷員進行救治。

鮑學鎮當即領命,率領一百多人趕往中軍前方的臨時“醫院”。

鮑學鎮等醫官都是統一裝備、統一服飾,他們身穿簡略版的胸甲,內穿大紅色的圓領袍,上面繡有藍色水紋的圖案。每人還都有一個專門的救護箱,在救護箱內,裝滿了各種藥品器械,如剪刀、止血粉、金倉藥、酒精、紗布繃帶、行軍丸等等物品,十分的齊全。

自從青萊鎮幕府成立之後,劉衍也想過讓醫部成立一家、或是幾家醫學院,專門收羅、培養大量的醫官,以及研製各種藥物。

此時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大明的醫療水平還是最高的,抗生素沒出現之前,此時的西醫就是撲街貨,不管是什麼病,歐洲人都習慣用放血療法來治病,完全就是愚昧的行為,草菅人命。

不過劉衍籌建醫學院的想法,因為遼東戰事急迫,建立醫學院的事情才擱置了下來,只能等到戰事結束後,再做打算了。

此時洪承疇等人看著鮑學鎮帶著大批醫官前去支援,眾人熟練的在前面的臨時救護場所搭建帳篷,燒水給各種見都沒見過的器械消毒,然後相互配合的為傷員清創、診治,都是感慨不己。

可見青萊鎮新軍之強,不僅僅是新軍將士如何善戰,還在於新軍的軍備軍制之強,青萊鎮新軍如此完善的制度與後勤能力,放眼當今大明,可以說是無人可比!

洪承疇此時也下令,命中軍的大批民夫聽從鮑學鎮的指揮,承擔抬擔架、運送傷員等雜事。同時洪承疇還調集了部分督標營的兵馬,以便保護青萊鎮新軍一眾醫官的安全,也算是向劉衍示好的一個表現。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