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也是點頭,說道:“肅親王說得有理,我們必須在明國援兵到達之前,將白廣恩部消滅。一戰就擊殺他們一個總兵,定可以大大打擊他們的軍心士氣,為我大清的錦州之戰,提高不少勝算。”
於是豪格當即下令,集結了各旗重甲,那些身披雙層重甲的清兵快速匯合起來,他們挺著密密層層的長槍大戟,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隨後他們便吶喊著結陣衝殺,在他們前面,是手持刀盾利斧,各旗中最精銳的巴牙喇兵,專門對付長槍馬槊,做破陣之用。
而在他們的後面,則是數千重騎,這些重騎全都手持騎槍,以密集的陣型朝著白廣恩的圓陣急衝而來。
此時白廣恩與正兵營將士也知道,戰鬥到了最後的時刻,所有人都爆發出驚人的戰意,準備與清軍死戰到底。
就在清軍重騎衝來的時候,正兵營圓陣中的明軍長矛手、刀棍手、大棒手、鈀手們嚎叫著衝了出去,與撞上來的清軍鐵騎殺在一處。
轟!
一瞬間,無數清軍戰馬哀鳴,不斷被明軍將士戳翻在地,而在重騎的猛烈撞擊之下,明軍的長矛長槍也不斷折斷,數不清的正兵營將士被戰馬撞飛,或是被騎槍挑死,再被滾滾過來的鐵騎踏成肉泥。
身穿雙層重鎧的清軍鐵騎,在白廣恩的圓陣中硬生生衝開幾個缺口,隨後大隊清軍殺入陣中,快速進入分割明軍陣型。
那些清軍的死兵、巴牙喇兵大多手持刀盾,幾乎每人都是身披三層重甲。在紛亂的戰場上,除了精良的火器以外,一般的兵器對上他們,基本上都是無力抵擋,只有被屠殺的份。
那些清軍重甲衝在最前面,奮力砍倒面前的長矛,撞翻明軍的盾牌,身影交錯之間,就見肢體橫飛、鮮血四溢。那些清軍重甲瞬間撕開幾個明軍刀盾長矛陣,而在他們的身後。大隊的清軍兵馬吶喊衝來,只是轉眼間,白廣恩的圓陣就潰敗下來,無數人丟盔卸甲四下逃走。
為了逃得快,他們為爭搶馬匹相互撕殺,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騎兵了。
此時到處都是潰兵,一些親將家丁拉著白廣恩就要逃走,幾人還為白廣恩拉來韁繩,又有眾多家丁,緊張的簇擁在白廣恩身旁,只是勸主帥快走。
看四面的敵兵蜂擁而至,不斷有突圍的人渾身血汙,慘烈的與清軍搏殺,然後倒下。
此時正兵營幾千人都四下逃跑,也顧不得他們主帥了,只餘幾百家丁,還忠實的護在白廣恩身旁。
白廣恩雖然心有不甘,但是此時也顧不得多想,跳上戰馬,在一眾親軍家丁的護衛下,拼命往外殺去。
到了此時,白廣恩的薊鎮兵已經全線潰敗,他佈陣近一萬兩千人,再加上那一萬多民夫,此刻漫山遍野都是逃命之人,其中還夾雜著不少清軍鐵騎,不斷的追殺、驅趕著人群。
不遠處,吳三桂臉色鐵青地看著潰逃的薊鎮軍,這場戰鬥就發生在他的眼皮底下,從接戰到潰敗,那邊的戰事,是如此的短暫與殘酷。
在目睹了這樣一場潰敗之後,吳三桂也是心中動搖,此時雙目血紅,腦門上都綻出了粗大的青筋,他深深的吸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以免動搖心神。
而且此時吳三桂所部士兵,也受到薊鎮軍大敗的影響,許多軍士眼中,都露出惶恐的神情,軍心已經開始動搖。
吳三桂只覺得冷汗直冒,此時大隊的清軍就在外面,若是軍心一亂,就是第二個白廣恩的下場。
於是吳三桂立即派出家丁巡視各部,凡是發現動搖軍心者,臨陣退卻者,立即當場斬殺。
隨後吳三桂還親自巡陣,不斷為部下將士打氣,暫時算是穩住了軍心。
只是吳三桂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回頭看向洪承疇的中軍大陣方向,心中期盼著援軍快些抵達,否則自己所部在清軍的圍攻下,遲早也是白廣恩的下場。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