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財政部尚書嶽明找到劉衍,在內閣官署向劉衍稟報大明財政收支情況。
“啟稟閣老,目前各部已經將幾年上半年的收支情況匯總,我財政部經過核算無誤後,具體如下。”
“目前北直隸、山東全境已經徹底落實新政之策,軍改之策正在落實之中,已經接近尾聲。目前北直隸一千一百四十萬餘畝,山東道為兩千二百九十二萬餘畝,每年可向朝廷上繳稅糧一千餘萬石,軍糧八百五十八萬石。”
劉衍滿意的點了點頭,按照現在新政的田賦額度,百姓耕種一畝土地,需向朝廷繳納三十五斤稅糧、三十斤軍糧,這兩個數字是固定死的,剩下的產量,不管是多少,全都是百姓自己的。
其實這就是效法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所謂“交足國家的、留夠軍隊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再有,對於北直隸和山東的耕地面積,劉衍心中其實並不是很滿意,按照史料記載,光是北直隸在萬曆年間的耕地面積,就達到了四千九百二十五萬畝之巨,山東的面積也在五千多萬畝左右。現在看來光是北直隸和山東兩地,農業生產的潛能都是非常巨大的。
“看來農事部還是要繼續努力啊!”
“銀兩收入方面,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各處產業的規模幾乎擴大了四倍,主要的產出銷售方向,南直隸和
江南佔了六成多,北直隸佔了兩成多,大明其餘各處省份加在一起佔了一成左右。上半年,商務部純利收益為七千三百七十七萬兩。”
劉衍心中大定,看來還是做生意賺錢,有了商務部的加持新政、軍改的攤子鋪的大一些,自己也有足夠的底氣了。
“再有就是財政部了,現在財政部主管錢莊已經擴建了七處鑄造廠,對民間流通的銀兩重鑄為銀幣。另外錢莊透過對外放貸,也有一部分收入,上半年為三萬四千七百五十二兩。”
“至於其餘的稅賦收入,因為新政已經取消了三大徵加稅,免去了兩京一十三省十年的人頭稅等雜稅,目前朝廷能收上來的賦稅,也就只有商稅。”
“商稅由商務部負責徵收,今年上半年商稅的收入為三百六十八萬兩。”
劉衍算了一下,僅僅是今年上半年,也僅僅是北直隸和山東兩地,朝廷的收入就有七千七百四十八萬四千七百餘兩,糧食收入有一千八百餘萬石,如此鉅額的收入,已經直追當年的永樂盛世了!
隨後劉衍便說道:“接下來,就說一說朝廷的各項開支吧。”
“是。”
嶽明隨即拿出一份案卷來,逐一說道:“朝廷各部、京城官吏上半年的俸祿開支為一百二十四萬六千餘銀幣。”
“國防部的開支中,包括國防軍十四個軍的半年軍餉開支一千六百二十餘萬兩,國防軍各軍將士,以及大量戰馬的
日常消耗費用六百餘萬銀幣,消耗糧食八百七十三萬石糧食。”
“當然,目前國防軍十四個軍的兵員只是整編到七、八成,如果十四個軍六十七萬餘將士齊裝滿員,朝廷的軍費開支還要繼續大幅度上漲。”
“裝備部開支主要是火器督造處、兵甲督造處的研發開支,以及大量裝備的運輸、儲存費用,上半年的開支為四百一十六萬銀幣。”
“各部用於新政、軍改的支出,總和在四百六十六萬銀幣,耗費糧食三百一十八萬石。”
說到這裡,嶽明鬆了一口氣,總結道:“綜上,今年上半年,朝廷總體開支為三千兩百二十六萬餘銀幣,消耗糧食一千一百九十一萬石。”
“今年上半年,朝廷財政盈餘四千五百二十二萬餘銀幣,六百萬石糧食。”
劉衍頓時鬆了一口氣,半年朝廷就積攢下四千五百多萬銀幣,數百萬糧食,如此下去,只要新政和軍改繼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下去,大明便能夠在幾年之內翻身。
至少是在財政資料上,已經率先實現了“復興”。更讓劉衍自豪的是,朝廷收入如此可觀,並不是搜刮百姓而來,而是透過商貿和商稅的形式,直接從大明有錢人和商賈、士紳、官吏的身上索取。
其實明末時代的大明是很有錢的,自從隆慶開關之後,全世界的白銀便開始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明,直到大明天啟、崇禎年間,全世界每年都有
大約三分之一的白銀湧入大明,這樣的數額是非常恐怖的。
只是在這股白銀浪潮中,國家和百姓並沒有佔到多少實惠,絕大部分的銀子都被商賈、士紳,以及官商結合體的地方豪強瓜分殆盡。
劉衍甚至認為,在南直隸、江南等地的那些鉅商、豪強、士紳,隨便拉出一個來,都不會比晉商八大家的財產少!
這時,嶽明笑呵呵的對劉衍說道:“閣老,如今朝廷有錢有糧,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劉衍則搖了搖頭,說道:“先別急著高興,本公還準備在兩京一十三省全面推行賦稅改革,與北直隸和山東一樣,取消三大徵攤派等各種雜稅,徵收商稅、發展工坊和商業、追繳欠租等。”
“當然,這些都是新政政策中的一部分,只是現在新政在各地推行受阻,本公看來,應該讓陛下專門下一道詔令,命各地文武官吏力行新政、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