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七十八章 從根上解決問題

十月中旬。

十月已經是入秋時節,地處燕山山脈懷抱之下的北京城,已經是一派秋日的風景,城中內外到處都是秋風掃落葉,百姓身上也填上了厚衣服,走在街上,步伐都快了不少。

此時在內閣官署內,朝廷十五個部的尚書都齊聚於此,正在舉行一場小朝議。眾人圍坐在一起,劉衍剛剛發言完畢,將一份寫有《皇明田畝制度》方略抄寫給眾人翻看,而各部尚書則神色各異。

民政部尚書趙民一臉驚喜的看向劉衍,彷彿心中多少年的夙願終於要實現了一般。

財政部尚書嶽明與商務部尚書宋功明正在小聲議論著什麼,二人的臉上掛著些許擔憂,好像在說“耗費財力”、“遷延時日”等話語。

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與裝備部尚書荀景雲也在小聲說著什麼,二人小聲說著調配兵馬、人手不足等話語,二人似乎還有些許分歧,正在探討著。

而農事部尚書張耒則喜笑顏開,看向劉衍的眼神中充滿了崇拜,好像在看一位古時大賢一般。在張耒看來,能對土地制度下手,光是這一點,劉衍就足以配享太廟了,雖然劉衍心中其實並不在乎這些。

至於衛生部尚書鮑學鎮、軍情部尚書吳國金、吏部尚書王炆鎮三人,則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只是擔心《皇明田畝制度》的推行,會為劉衍招來太多的敵對,所以此時三人都在等待劉衍發話。

旁邊,公訴

部尚書白文議、督察部尚書米蒿、刑部尚書尚文苑則是眉頭緊鎖,顯然是在擔憂《皇明田畝制度》一旦推行,大明地方會出現動盪,到時候公訴部、督察部、刑部的工作量會激增。

至於禮部尚書黃錦、工部尚書宋世文則小心翼翼的看著眾人討論著,不敢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

此時劉衍的目光掃過眾人,並沒有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旁邊參謀部尚書陳新甲說道:“閣老,這重新勘合全國耕地情況,這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啊,弄不好會天下大亂的!”

劉衍笑了笑,說道:“事情沒有這麼嚴重,而且本公也絕不會放任這種局面出現的。”

隨後劉衍看向張耒,問道:“張尚書主管全國農業、土地,對於本公草擬的這份《皇明田畝制度》怎麼看?”

張耒自然是舉雙手贊同的,當即大聲說道:“閣老主張頒佈實行的《皇明田畝制度》很好,如今天下人口有九成是普通百姓,可這九成百姓擁有的土地,只有不到天下耕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土地都集中在官紳、豪強、商賈、皇族的手中。”

“如果不打破這種局面,那國朝中興就是一句空話,即便新政、軍改之策強行推行落實下去,也不過是給國朝吊了一口氣,這天下早晚還是會大亂的!”

劉衍讚賞的對張耒點了點頭,張耒此言可謂是一語中的。

華夏曆朝歷代之所以會有所謂的王朝

週期律,就是因為土地分配出現了問題。

歷代王朝立國之初都是地廣人稀,所以百姓能分到足夠的耕地,可以休養生息,國家可以快速積累財富,創造一番盛世。

可是到了王朝的末期,那便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土地兼併便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最終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成為流民,最終王朝內部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不管是多麼強大的王朝都會轟然倒塌!

現在劉衍要做的,就是在推行新政、軍改的同時,重新對大明全天下的耕地重新分配,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阻擋,都要推行此事,只有這樣才能挽救大明。

因為推行《皇明田畝制度》,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大明動盪的根源!

嶽明和宋功明想說什麼,但是二人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無非就是錢糧的問題,如今朝廷有錢有糧,二人明白反對此策也是徒勞,只好作罷。

這時刑部尚書尚文苑、公訴部尚書白文議、督察部尚書米蒿先後發言,都表示一旦推行《皇明田畝制度》的話,那民間的案件、官司,以及與朝廷對抗的官吏人數,都會急劇增加,各地將會動盪不安的。

劉衍直接反問道:“難道說只是因為擔心動盪,朝廷就什麼事情都不做,坐視天下百姓無地可耕嗎?”

三人汗顏,紛紛抱拳說道:“下官失言!”

眾人紛紛議論了起來,所有人都知道這《皇明田畝制度》推行的阻力,

甚至要比新政和軍改推行的阻力更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眾人卻看得出來,劉衍的決心是非常大的,幾乎是不可動搖的,所以眾人也都擔心了起來。

陳新甲就直接指出,說道:“閣老,天下被兼併的耕地,三分在官紳,三分在商賈豪強,剩下的四分全都在各地的藩王皇族手中。如果要推行《皇明田畝制度》,閣老所要面對的,不光是各地的官紳、豪強,還有全天下的皇族,甚至是陛下啊!”

劉衍微微皺眉,其實自己並不是一個保皇派,說句不好聽的,大明皇族這麼多,誰做這個皇位都無所謂,只要能夠挽救華夏就好。所以劉衍並不擔心與崇禎帝徹底翻臉,自己也不介意做出廢立之舉。

只是維護大明是當今局勢下的最優選擇,挽救大明就是挽救華夏,所以劉衍不在乎做皇位的那個人,卻不能不在乎大明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