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劉衍將大明各地府縣男子服兵役的年紀改為:十五歲至五十歲,由此便將明軍的兵源範圍擴大到一個很恐怖的數量,從而保證了明軍兵源的源源不絕。
在劉衍制定的這份方略中,大明各道、府、縣內,凡是年齡在十五歲到五十歲的男子,都要在農閒的時候參與國防部設立在各縣的徵兵司辦事處組織的訓練,為期三個月,根據其擅長的技巧選拔為鳥銃手、騎兵、水師、炮兵等,訓練不達標著返回原籍。
而後,朝廷會將所有透過訓練的鳥銃手、騎兵、水師、炮兵等登記為府縣兵,名冊會上報給府、道一級的徵兵司機構,最終上報到國防部徵兵司存檔。
府縣兵本質上就是大明的預備役兵員,這些兵馬每兩年考核一次,優異者晉升為駐防軍;駐防軍每兩年考核一次,優異者選拔進入國防軍各部。
同時,劉衍還做出了規定,大明各地的駐防軍將士只需服兵役兩年,兩年之後朝廷會一次性發放退役金,金額為月軍餉的三倍。
國防軍也是如此,各部將士除了軍官之外,都是兩年為期。當然,兩年期限一到,如果士兵戰力很強,軍中也可以為其延期。
此外如果處於戰事時期,明軍各部的退役事宜全部暫停,自是不提。
如此,明軍各部的兵員便可以保證迴圈不斷,退役的將士也可以再次參軍,不但可以保證明軍各部免於變成將領的私兵,防止明軍各部長久下去變得僵化、戰力蛻化,還可以最大規模的讓大明男子接受軍事訓練,提升民間的尚武之風,一旦遇到大規模戰事,朝廷可以輕鬆的臨時徵召到數量可觀的,接受過軍事訓練,甚至是大量退役的優秀兵員!
至於被登記為府縣兵的男丁,在訓練的三個月裡,朝廷也會提供錢糧,府縣兵每月有軍餉三十文、口糧十斤、食鹽一斤,數量不多,畢竟府縣兵只是每年三個月的訓練,算是兼職的,可以為百姓男丁減輕負擔,為百姓增加一部分收入。
而駐防軍和國防軍將士的軍餉待遇就不必多說了,按照現行的標準就已經足夠豐厚,朝廷還會對將士們的家眷進行照,以解決將士的後顧之憂。
同時,所有明軍將士的選拔、考核均由國防部徵兵司、操練司負責,最終上報給國防部尚書田輝敘稽核。
在這份方略中,劉衍還特意加上了一條,那就是不管是駐防軍還是國防軍,所有兵馬的裝備都由朝廷直接供應,任何將領都不得自行打造兵備。
如今裝備部已經在全國各地大建軍工基地,除了靈山衛是目前大明最大的軍工基地之外,在北直隸、南直隸、山西、湖廣等地,每一省都建有一處大型軍工基地。
同時在大明各府、各縣都設有規模不同的武庫,按照劉衍的規劃,大明此舉也是仿效大漢的軍備制度,要在全國各地都儲備數量足夠的兵備,只要兵源足夠,隨時可以在全國各地拉起數量可觀的、裝備精良的大軍來!
當然,這樣做也是非常耗費錢糧的,即便是以現在大明充足的財力,也只是先在長江以北各處逐步落實,長江南方也只是在南直隸和湖廣兩處推行,可見此舉耗費之大。
財政部尚書嶽明、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裝備部尚書荀景雲、參謀部尚書陳新甲四人抱著這份方略足足看了半個多時辰,在此期間劉衍並沒有催促幾人。
過了一陣,幾人陸續看完,但是依然眉頭緊鎖,顯得心事重重。
劉衍看了看四人的樣子,問道:“怎麼?本公的這份方略何處不妥?”
陳新甲、田輝敘、荀景雲三人沒有說話,而是紛紛看向了財政部尚書嶽明,嶽明見狀不由搖了搖頭,便站出來沉聲說道:“閣老,屬下擔心這份方略一旦實行,朝廷每年的軍費開支會急劇增加,雖然如今朝廷的財力還算充足,可是現如今朝廷鋪的攤子太大了,各方各面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屬下擔心這義務兵制度一旦落實,朝廷會被龐大的軍費開支拖垮的。”
其餘幾人顯然也有這方面的擔心,此時都是點頭贊同,關於朝廷開支的問題,的確是讓嶽明開口比較好。
可是讓四人想不到的是,此時劉衍卻並不在意推行義務兵制引發的軍費暴增問題,而是說道:“錢財不是問題!如今大明各地的新政之策已經基本落實,只有福建等少數省份剛剛開始,不過問題也不大。由此可見朝廷的財稅收入會一直增加,本公也會不斷為大明開拓財源,所以諸位不必為錢財擔憂!”
“此外,在義務兵制的方略中,給全國府縣兵發放補助,雖然看上去是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負擔,但是另一方面,同時也增加了天下百姓的收入,只要百姓手中有錢了,大明的經濟就會慢慢發展起來,長此以往朝廷的商稅、關稅、田賦等收入也會跟著增長,最終都是利國利民的結果,所以諸位不用為此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