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點頭讚許,然後問道:“你在軍中任何職?”
鄭成功隨即指向身後的數千鐵甲大軍,說道:“啟稟閣老,末將統領軍中五千鐵人軍。”
劉衍看向那五千大軍,只見軍中將士人人身披重甲,手持長柄斬馬大刀,腰間別著雙插,都是遠近皆可的精銳勁卒,不由讚歎道:“都是好兵啊!”
雖然劉衍如此稱讚,可是鄭芝龍和鄭成功等人卻都看向了前方的數萬國防軍第十二軍將士,數萬將士全部披甲,精良的燧發鳥銃,烏黑的各式火炮,剽悍的夜不收和騎兵,都讓鄭芝龍、鄭成功等人心中掛起了一陣寒風,不由得慶幸沒有選擇與朝廷為敵。
接著,鄭芝龍為劉衍介紹了二弟鄭芝虎、五弟鄭芝豹,二人為中營總兵官、副總兵,其中鄭芝虎統帥三千黑人火槍隊,鄭芝豹統領兩千五百人的白奴重甲兵。
劉衍也一一與二人勉勵了一番,隨後便饒有興致的看向三千黑人火槍隊,以及兩千五百白奴重甲兵。
只見那些黑人個個都是人高馬大,雖然沒有後世影視作品中黑人壯漢那種誇張的強壯,但也都是精壯士兵,而且此時佇列嚴整、裝備精良,不愧是精銳兵馬。
據說歷史上鄭芝龍手下的黑人火槍手可以做到一分鐘五到六次齊射,可以讓火銃陣持續不斷的射殺敵軍,就不知道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的了。
至於那兩千五百白奴重甲,則是顯得有些雜亂,雖然所有人都裝備了鐵甲,可是鐵甲的樣式卻並不是統一的,有中式的魚鱗甲、鎖子甲、罩甲,也有西式的板甲、鍊甲。那些白奴士兵使用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從西式的重劍、長柄重斧,到中式的長槍、狼牙棒、普通戰刀,每個人都是使用自己順手的兵器,並沒有統一的制式。
對於這樣的重甲兵,劉衍有一百種辦法將其殲滅,特別是裝備了大量火器之後。
接著,鄭芝龍介紹了負責後勤輜重、軍中文案的三弟鄭鴻逵、四弟鄭芝鵬,以及中營參將甘輝、陳暉為中營參將,前營總兵官鄭興、後營總兵官鄭明、左營總兵官楊耿、右營總兵官鄭彩幾人。
劉衍與眾人都笑著說了一陣。
“下官軍中還有三萬多水手,以及三千多艘戰船,分為三支水師,號為水師左、中、右營,以施大瑄為水師左營總兵官,以施琅為水師中營總兵官,以洪旭為水師右營總兵官。”
當劉衍聽到施琅的名字後,臉色微微一變,看向了人群中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將領:“此人就是歷史上的漢奸施琅?”
對於施琅,劉衍也是感嘆其海戰才能,不過對於其投靠滿清之舉還是有些不忿,哪怕是因為與鄭軍將領有仇怨,也不是叛國降清的理由。
只不過在如今,想必施琅是沒有機會投靠滿清了,劉衍心中隨即一鬆,暗道:“這個施琅將來可以觀其後效,看看能不能用一用。”
在鄭芝龍介紹完一眾部下之後,劉衍也介紹了國防軍第十二軍總兵官魏漢、副總兵鮑羌,以及左營參將白北關、右營參將程志宇幾人。
鄭芝龍、鄭成功等人也是紛紛與幾人行禮招呼。
“閣老,目前南方巡視組的蔣大人已經率部去了漳州府、泉州府等地,正在對那邊的衛所兵情況進行摸排,恐怕不能前來拜見閣老了。”
對於南方巡視組的行蹤和情況,劉衍始終透過軍情部保持著瞭解,鄭芝龍所言絲毫不差,劉衍也是笑了笑,並不以為意。
“呵呵,那就請閣老率軍入城吧,”
鄭芝龍笑著說道:“下官已經在城中都督府內設下了接風宴,只不過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不知道合不合閣老的口味。”
劉衍在前世的時候也來過福州本地,知道這邊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麵、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捲、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
而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兩大光鮮特徵:一為刀工靈巧高明,寓趣於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較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
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其中以聚春園佛跳牆最為有名。”
此時劉衍率軍一路南下,也是飢腸轆轆,便笑著說道:“好,那就進城吧。”
鄭芝龍隨即說道:“還有一事,下官已經將部下兵馬全部集結在福州城周邊各處,請閣老率軍入城之後,便命國防軍將士接管福州城防,下官與麾下將士聽從閣老的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