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兩個數字,所有人都是駭然變色,包括劉衍。
八十萬大軍,光是配屬的戰馬就超過了十萬匹,再加上兩百一十萬民夫,這樣的消耗足以將大明的國庫徹底掏空!
劉衍問道:“目前財政部能拿出多少錢糧?”
嶽明說道:“目前朝廷在各地的重建開支、各地駐防軍的開支、各地官吏的俸祿開支,各地新式學校的開支等等,這些都不能停,至少要留出半年所需來。”
“扣除這些必要的開支後,朝廷能拿出來的錢糧,大概有兩千零五十萬銀幣,糧食一千八百萬石。”
“差了這麼多??”
隨後眾人開始想辦法解決。
田輝敘說道:“目前民間的新式馬車數量龐大,朝廷可以出錢僱傭大批新式馬車,為大軍轉運物資,這樣就可以少用民夫。”
陳新甲說道:“另外民夫可以從山西、河南征召,那邊的百姓很苦,朝廷可以以徵代賑,五十文的工錢改為三十文,管飯就行。”
劉衍點頭贊同,對嶽明問道:“如此可以節省多少錢糧?”
嶽明算了一陣子,然後說道:“以一輛新式馬車頂替二十個民夫來計算,朝廷目前登記的北直隸、山東各地新式馬車有三萬輛左右,全部僱傭的話,可以減少徵召民夫六十萬。不過僱傭馬車的價格,按照現在的行情,一輛就需要一兩銀子一天。朝廷以戰時特例壓低價格,也需要七、八百文左右。”
“如此算下來,大戰所需錢糧,可節省六百七十多萬銀幣、四百五十萬石糧食。”
劉衍微微皺眉,說道:“如此,還有上千萬銀幣、四百幾十萬石糧食的缺口。”
說完,劉衍便看向宋公明,問道:“商務部可以籌集多少錢糧??”
目前商務部下屬各商社的庫房內,還有一部分備用的錢糧,宋公明想了一下,說道:“商務部可以拿出三百萬銀幣、兩百萬糧食。”
“那還差七百萬銀幣、兩百幾十萬糧食。”
劉衍說道:“以內閣的名義,給商會發通告,讓商會會長王靖組織會內的商賈捐獻。”
宋公明說道:“目前大明商會規模龐大,光是會員商賈就有兩萬三千多人,就算一家捐獻一百銀幣,此番也能籌集兩百三十萬銀幣。只是這剩下的四、五百萬銀幣、兩百幾十萬石糧食如何籌措?”
這時鄭芝龍說道:“閣老,剩下的錢糧缺口,下官來想辦法。”
眾人紛紛看向了鄭芝龍,劉衍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只見鄭芝龍說道:“我鄭家經營南洋,也積累了不少的錢糧,剩下的這幾百萬銀幣,下官還是拿得出來的。”
劉衍大笑起來,說道:“好!本公看,鄭尚書此舉可為大義,此戰過後,本公會為鄭尚書請封!”
至此,為收復遼東之戰準備的錢糧問題已經解決,劉衍隨即在會議上籤署了幾道命令。
命國防軍各部開始調動,分別在山海關、龍門衛、天津衛三地集結、整訓,為出關作戰進行準備。
命令民政部立即開始徵召民夫的工作,以山西、河南等地的貧苦百姓為主。
命令財政部、商務部、商會,以及鄭芝龍這邊共同籌措錢糧,在龍門衛、天津衛、山海關三地設立大軍糧草營,三路大軍的補給錢糧在開戰之後,將會從這三地就近運出,以節省糧草在路上的消耗。
一切部署完畢之後,這場內閣會議便結束了,眾人各自散去,劉衍卻將準備離開的鄭芝龍叫住。
此時內閣議會大堂內只剩下劉衍和鄭芝龍二人,劉衍笑著說道:“今日鄭尚書大義疏財,本公心中甚慰。”鄭芝龍笑著說道:“國家大事,下官自然要鼎力支援的。”
劉衍又稱讚鄭芝龍幾句,而後說道:“另外還有一事,要與鄭尚書商量。”
“閣老請吩咐。”
劉衍說道:“前日本公接到了皇明軍事學院的上報,鄭成功和諸位原鄭軍將領的表現都非常出眾,眼下大戰的準備事宜已經開始,本公看,就讓諸位提前畢業,進入軍中做些準備吧。”
鄭芝龍聞言大喜,沒想到劉衍這麼快就要安排鄭成功和鄭家眾人,當即說道:“全憑閣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