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明軍出關作戰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了,我大清也要提前做準備了。”
盛京城,崇政殿。
多鐸臉色凝重的對多爾袞說著,多爾袞也是眉頭緊鎖,眼前的巨大桌子上,已經鋪著一幅偌大的輿圖,上面便是整個遼東的地形概況和城池位置。
看了一會兒,多爾袞說道:“目前朝鮮八旗正在整頓之中,再有一到兩個月便可以成軍,而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則已經完全成軍,隨時可以投入作戰,所以時間上還是來得及的。”
多鐸點頭說道:“那此番我大清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防守?”
在多鐸看來,大清以鐵騎為長,如今又有了大量火器的裝備,軍中火器的裝備比例雖然還比不上大明的國防軍,但是也絕對比尋常明軍強悍許多。
只不過多鐸和多爾袞雖然聽聞了明國的軍改之策,但是具體情況如何,卻是不甚明瞭,畢竟如今隨著大明軍情部的成立,對外的訊息封鎖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滿清想要打探大明內部的詳細資訊,變得非常的艱難。
所以以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多鐸的意思是再次率軍出擊,以攻為守,將戰火引入明國境內。
可是多爾袞卻搖了搖頭,說道:“如今我大清與明國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大清勇士依然驍勇,可是卻已經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如今的明國擁兵百萬,雖然明軍具體的佈防和詳細訊息還不清楚,可是明國的國防軍兵力,至少也在六十萬以上,面對這麼多的精銳,當下最好的對策便是防守。”
隨後多爾袞指著山海關以北的廣寧前屯衛、錦州城、遼河沿線、海州衛等城池、地形,對多鐸說道:“此番,朕決意將大清各旗勇士沿途佈防、層層抵抗,藉助各地的城池和有利地形,以滿蒙鐵騎的機動能力馳騁支援各處,如此一步一步的讓明軍寸步難行,不斷消耗明軍的兵力和士氣,以圖扭轉戰局!”
多鐸聞言臉色很難看,面對當下的局面,多爾袞的方略顯然是非常穩妥的,至少比率軍南下,甚至是畢其功於一役的策略要穩妥,迴旋的餘地也會很大。
只是如此一來,大清的兵力就要分兵守衛各處,很容易被明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就好像當年的薩爾滸之戰一樣,只不過被各個擊破的一方有可能變成大清!
看著眉頭緊鎖的多鐸,多爾袞自然也看出這一點,說道:“朕知道豫親王的擔心,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利用滿蒙各旗的機動能力,隨時支援各地,逐城、逐地的與明軍展開會戰,逐步消耗明軍的兵力。”
就在這時,英俄爾代急匆匆的趕到了崇政殿,打千行禮說道:“啟稟陛下,南面有訊息傳來了!”
多爾袞、多鐸頓時臉色一變,多爾袞急忙問道:“什麼訊息!”
英俄爾代隨即拿出了一份密奏,說道:“這是朝廷派到南面的細作送出來的訊息,請陛下過目!”
多爾袞急忙開啟看了起來,然後臉色很難看的對多鐸說道:“兩個壞訊息!”
多鐸面色凝重的等待下文。
“第一個壞訊息:明國集結了所有的國防軍兵馬,兵力很有可能有八、九十萬之眾!”
多鐸的臉色瞬間變得極其難看,如今大清拼盡全力,甚至是竭澤而漁,也才整頓出八十二萬左右的兵力。如今劉衍整頓出來的所謂國防軍竟然有八、九十萬之巨,這就意味著明軍不但在戰力上強於大清勇士,就連兵力也要比大清更盛,這一戰還怎麼打?
“第二個壞訊息:明國準備分兵三路進攻遼東,只是具體的哪三路,細作卻始終打探不到。如今明國朝廷封鎖得非常嚴,明國的軍情部也像瘋狗一般到處緝拿我大清的內探。”
“三路進擊!”
多鐸頓時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大聲說道:“陛下,如此我大清可效仿當年英明汗(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的做法,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逐一殲滅明軍兵馬!!”
多爾袞自然也想如此應對,只是隨後便搖頭說道:“難啊!如今唯一可以肯定的一路,便是山海關方向,至於其餘兩路,會是哪裡?我大清的主力又部署在什麼地方?”
多鐸沉思一會兒,然後咬著牙說道:“如此,那就集中兵力在廣寧前屯衛一帶,不管另外兩路從何處殺來,先將明軍山海關方向的一路兵馬擊敗!”
多爾袞點了點頭,也像是下定了決心,說道:“朕意已決,如今也只能如此部署了。”
一旁的英俄爾代見多爾袞、多鐸如此決絕,自己又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只能為二人查漏補缺,思索了一下,說道:“陛下,最好在盛京方向也留下一部分兵力,萬一明軍另外兩路進展順利,也好有兵馬阻擊一下,以免我大清主力被明軍前後夾擊。”
多爾袞點了點頭,對多鐸說道:“那就留下豫親王,以及滿州兩白旗勇士駐守盛京城!!”
“陛下!”
多鐸當即說道:“請陛下駐守盛京,奴才率軍與明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