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說道:“啟奏陛下,按照國防部制定的統一計劃,三路大軍將在四月二十日同時出發,三路大軍同時進攻,不惜代價剿滅滿清、收復遼東!”
“四月二十日??”
崇禎帝說道:“就只有幾天時間了,希望將士們能夠旗開得勝!”
隨後崇禎帝又詢問了一些細節問題,劉衍也一一作答,至於一些有關海路軍的問題,則由鄭芝龍作答。
崇禎帝聽聞之後,心中的底氣便很足了。
“好!時間不早了,二位愛卿便出宮前往德勝門吧,由朝中文武大臣代替朕,為二位愛卿送行。”
這時劉衍說道:“啟奏陛下,臣還有事啟奏。”
“嗯?”
此時崇禎帝的心情很好,面帶笑容的問道:“劉閣老有何要事,但說無妨。”
“陛下,如今陛下已經冊立太子,太子已有十六歲的年紀,但是卻缺少威望。臣奏請此戰太子作為大軍監軍,一同前往山海關,隨同臣一起出戰遼東。”
“什麼!”
此話一出,崇禎帝猛地站了起來,難以置信的看向劉衍,就連鄭芝龍和王承恩也是震驚不已,看向劉衍,不知道劉衍這是什麼意思。
劉衍則是昂首看向崇禎帝,說道:“陛下明鑑,如今我大明國勢復起,待到大軍收復遼東之後,朝廷兵馬還要收復烏斯藏和西域。也就是說,今後數年、甚至是十幾年、幾十年中,我大明需要的都是一位尚武的太子。”
“所以此番大戰,太子必須要隨軍出征,讓太子直面戰爭,知道戰爭的殘酷,知道我大明疆域的得之不易,知道大明將士的悍勇和忠誠,知道我大明對外向來強硬,真正瞭解天子守國門的含義!”
“不行!!”
雖然崇禎帝能聽得出來劉衍所說有些道理,但是太子朱慈烺是崇禎帝的希望,是大明的太子,怎能隨軍前往遼東戰場?
正所謂兵兇戰危,萬一太子朱慈烺有個三長兩短,那大明將來交給誰??
一瞬間,崇禎帝心中冒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想法:“劉衍該不會是想借著大戰的機會,除掉朕的太子吧?”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便被崇禎帝否決了,劉衍要真的想除掉太子和自己,根本不用這麼麻煩,劉衍可用的辦法太多了。
此時崇禎帝只是不答應,劉衍卻堅持要帶著太子朱慈烺出征,一旁的王承恩急忙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呵呵,閣老明鑑,此戰我軍雖然勝面頗大,但是兵兇戰危,太子乃是千金之軀,萬一有個閃失,就算是閣老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啊。”
一旁的鄭芝龍也要勸一勸,卻見劉衍直接正色說道:“此番朝廷出兵八十餘萬精銳,難道我大明的八十萬精銳,都保護不了太子殿下的安全嗎!”
面對劉衍的話,崇禎帝和王承恩、鄭芝龍無力反駁,劉衍隨後說道:“太子殿下隨軍出征,不但可以提升大軍士氣,也可以讓遼東的漢家百姓看到國朝的決心,讓他們知道,朝廷沒有放棄他們,陛下沒有放棄他們,要讓遼東的漢家百姓知道,黑夜即將過去,大明的光輝將再次照耀在遼東的千里江山之上!”
當劉衍和鄭芝龍走出御書房的時候,劉衍的手中已經多了一份詔令,這便是任命太子朱慈烺為東路軍監軍,隨軍出征遼東的詔令。
“此番有太子隨行,閣老身上的擔子就重了許多。”
劉衍則是大笑起來,說道:“有太子在,此戰只會更加順暢。”
其實讓太子朱慈烺隨軍出征,也是劉衍為將來設下的一個伏筆。
崇禎帝雖然現在對自己的成見少了許多,但是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劉衍需要培養一個崇尚新政、開拓進取的太子,大明也需要一個“新型皇帝”。
隨後劉衍與鄭芝龍來到德勝門,陳新甲、嶽明、趙民、王炆鎮等朝廷各部尚書率領朝中大臣,還有已經率軍抵達北京城駐守的山東巡撫顏繼祖等人,都已經等候在這裡。
劉衍、鄭芝龍與眾人寒暄了一陣,便在眾人“旗開得勝”、“凱旋而歸”的恭祝聲中,率領數千精銳從德勝門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