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第二天早上,皇明軍事學院的門口已經停靠了三輛馬車,顏繼祖和史可法將鄭成功等人送了出來,還有不少學院的先生、學員也跟著出來,為鄭成功等人送行。
“此番到了軍中,諸位要盡心治軍,將來率軍出征,也好為國立功!”
眾人紛紛領命。
鄭成功更是激動的說道:“撫臺大人、知府大人請放心,我等定當殺敵報國,不辱使命!”
數日之後,鄭成功、鄭芝虎、鄭芝豹、甘輝四人抵達了天津衛城外,此時國防軍第十五軍就駐紮在城北十里處,四人進入軍營,向營中暫管兵馬的國防部侍郎遞交了任命書,隨後幾人便接管了第十五軍的軍權。
當日,鄭成功下令召集軍中千總以上將官,在中軍大帳議事。
大帳內,鄭成功看著前來議事的許多將領,都是原先鄭軍的基層將領,可見此番鄭軍各部整編,朝廷並沒有趁機打壓鄭軍一系的人馬,而是給了眾人一個可以出人頭地的機會。
對此鄭成功、鄭芝虎、鄭芝豹、甘輝四人心中感動,對朝廷的認同感再次增加了不少。
“國防部已經下達了動員令,我軍將在天津衛進行整訓,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各部將士從今日起,便要以實戰為目標進行操練,不可懈怠!”
“得令!”
隨後眾將散去,鄭成功與鄭芝虎、鄭芝豹、甘輝三人說道:“這幾日大家先在營中熟悉一下,儘快掌控兵馬,我則要去一趟天津衛城。”
此時朝廷已經向天津衛城調撥了幾批錢糧,而天津衛城也已經改為直隸州,下轄靜海、武清、青縣三縣。此番鄭成功準備進城向知州遞交公文,讓知州安排民夫將第十五軍的補給準備好,大軍隨時可能會出徵,隨軍的物資也要做到隨時可以裝船運走。
“總鎮放心去吧,營中有我們,不會有問題的。”
當日,鄭成功帶著十幾名護衛策馬前往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位於海河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城而過蜿蜒入海,素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
大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后,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而到了大明時期,天津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如今的天津衛城已經是一處繁華的商貿所在,城中百姓眾多,南來北往的商賈也是不少,鄭成功進城之後看到人來人往的街巷,笑著對身邊的護衛說道:“天津繁華,名不虛傳!”
沒過多久,鄭成功等人便來到了知州衙門外,見到了剛從裡面走出來的國防軍第十六軍總兵官陳暉。
“拜見小將軍!”
鄭成功一把拉住陳暉,笑著說道:“如今咱們都是國防軍的總兵官,不再是鄭軍將領了,就不要有這些講究。”
陳暉笑著說道:“只是忘不了尚書大人對我的厚恩。”
二人寒暄了兩句,鄭成功便問道:“陳總兵也是來問補給的事情的?”
“是。”
陳暉說道:“那知州也是從新式學校選拔出來的,聽說是濟南府的山東道學畢業的,辦事很利落,小將軍去了就知道了。”
“那就好。”
“對了,不知道小將軍聽說沒有。”
“何事?”
陳暉看了看左右,然後低聲說道:“聽聞軍情部和國防部都派了大量的尖哨出關探查敵情,說是有上千人馬!”
鄭成功震驚不已,看樣子出關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了。
“就是不知道此番能打探到什麼訊息。”
鄭成功笑著說道:“國朝八十萬精銳水路同進、三路進擊,滿清就算是有大羅金仙在,也只有敗亡一條路而已!”
陳暉也是贊同,不過還是說道:“只是聽聞滿清也在正軍備戰,也造了火器,只怕此戰雖然是必勝的,也會有一番曲折。”
鄭成功大氣的說道:“我王師以正擊邪,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滿清即便軍強,也是苟延殘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