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高弘圖壯聲勢,劉衍特意從國防軍第五軍中抽調了一支騎兵部隊隨行,作為高弘圖的護衛鐵騎。
而這支兵馬的領軍將領,便是國防軍第五軍軍部直屬騎兵部遊擊將軍來東。
來東率騎兵部四千八百多名鐵騎將士出發,護衛著以高弘圖為首的使團從鎮江堡出發,渡過寒冬之中的鴨綠江,第一站就抵達了朝鮮國的義州城。
義州城是朝鮮國平安道下面的一處府城,也是朝鮮國防備大明的前哨城池。
當遊擊將軍來東率部抵達城下的時候,已經有朝鮮軍的斥候將訊息送進了城中,城中的數百守軍頓時如臨大敵,還緊急動員了數千城中男丁協助守城。
來東冷眼望著城牆上不斷跑動的朝鮮兵馬,不禁嗤笑了一聲,對身邊的部下千總說道:“義州這等軍事重鎮,朝鮮國竟然只駐守了這麼一點人,當真是昏聵!”
雖然來東部才剛剛渡過鴨綠江,可是明軍各部的夜不收早在大軍剛剛抵達江邊駐紮的時候,就已經陸續滲透到朝鮮國一側,將沿江的義州、朔州、龍川、昌城、楚山等地情況探查得差不多了。
明軍之中的夜不收都是資深老兵,大部分人都精通幾種語言,不但會蒙古話、滿語等胡語,也有不少人精通朝鮮話,喬裝一番探查起來很是便利。
此時高弘圖也策馬來到來東的身邊,朝鮮國境內官道破敗,乘坐馬車根本無法遠行,所以高弘圖也只能硬著頭皮騎馬隨行了。
“來將軍,咱們需要進城嗎?”
來東笑著說道:“啟稟高大人,這義州城只是朝鮮的一個府城,咱們進城也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城中多半也沒有能夠做主之人,咱們還是繼續趕路吧。”
隨後來東指著東南方向,說道:“大軍繼續前進,經龜城、寧邊、安州,一路前往朝鮮國平安道的治所平壤城,在那裡遞交國書,然後再前往京畿道的漢城。”
高弘圖點了點頭,只是有些擔心的說道:“就怕沿途會引起朝鮮兵馬的誤判,到時候動起手來,此番出使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來東大笑著說道:“高大人放心,末將這近五千鐵騎,完全可以橫行朝鮮國,保準將高大人平安的護送到漢城!”
隨後明軍將士只在城外稍作停留,便繼續向前推進,而義州城內的朝鮮兵馬都是長出一口氣,隨後便派出快馬向後方城池報警。
只是派出的這些快馬都畏懼明軍的威勢,數千全員披甲的重灌鐵騎大軍,對於朝鮮國的兵丁來說,那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
更何況此時大明數十萬精銳兵臨鴨綠江邊的訊息已經散開,那些精銳可是攻滅了不可一世的大清國,這已經不是朝鮮人能夠抗衡的存在了,所以這些前去示警的快馬自然不敢招惹來東所部,只是遠遠的跟著,等到來東所部經過一處城池,那些快馬才會進城報警,哪怕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三天之後,來東率部護送著高弘圖抵達了平壤城下,此時駐守在平壤城的平安道留守已經得知了訊息,急忙動員城內的兩千多朝鮮兵登城駐守,並且還大張旗鼓的從城中徵召民壯協防。
平安道留守名叫李現,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文臣,平日裡只會巴結上官,這才混到了一個平安道留守的正二品高官。
今日李現戰戰兢兢的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威嚴的軍陣,望著四千八百多名精銳鐵騎將士在寒風中巍然不動,讓著那面大明金濤戰旗,李現和周圍的眾多朝鮮兵一樣,都是面色慘白,所有人都被嚇壞了。
“如今大清被大明攻滅,大明也出兵向朝鮮問罪了!”
朝鮮國一向奉行事大政策,原本以為大清如日中天,“欺負”起大明來如同探囊取物,所以朝鮮國內的“親明派”逐漸沒有了市場,不是被降職就是被迫離開了朝堂,如今的朝鮮上下以“親清派”為主,所以朝鮮國才會出動二十多萬精銳支援滿清。滿清的強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然也少不了朝鮮國的迎合。
可是朝鮮國舉國上下都沒有想到,那個強橫的大清竟然敗亡了,而且敗亡的速度如此之快,讓朝鮮國上下根本沒有一個準備的過程。
現在朝鮮國內已經有了主動向大明請罪的聲音,可是還沒等到朝鮮國內部討論出一個結果來,大明的鐵騎大軍就出現在了平壤城外!
很快,李現看著一隊明軍鐵騎從軍陣中衝了出來,為首一名悍將策馬衝到城牆下,高聲吼道:“大明欽差駕到!爾等立即開城恭迎!”
“大明欽差?”
李現頓時傻眼,這樣一支強悍的鐵騎大軍,竟然只是大明使者的護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