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七十七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歷史上志願~軍將士入朝的地方,江面的寬度只有六百多米,也就是一里多的寬度。而鴨綠江最窄的地方,據說是在上游支流的虎山長城段,人稱“一步跨”。

而歷史上志願~軍入朝的地方便是此時的鎮江堡一帶,也就是後世的丹東市!

一里多的寬度,即便是眼下明代的浮橋技術,劉衍也有信心可以搭建幾條堅固的浮橋,只要船隻數量足夠。

劉衍解釋了自己的辦法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隨即劉衍便看向了施大瑄,說道:“調集船隻、搭建浮橋的重任,就交給施總兵了,責任重大啊!”

施大瑄抱拳說道:“閣老放心,末將一定辦好此事。只是閣老給末將多長時間,需要搭建幾條浮橋?”

劉衍想了一下,說道:“從今日開始計算,本公給你五天的時間搭建浮橋,至少要搭建兩條以上,有問題嗎?”

施大瑄在率部為大軍運送錢糧補給的時候,曾多次乘船往返於鎮江堡一帶江面與外海之間,所以對於這一帶的水紋和江面寬度非常熟悉。

另外,施大瑄對於用船隻搭建浮橋的辦法也很在行,所以思索了一會兒,便說道:“閣老放心,八天時間,末將有把握搭建三條浮橋,保質保量!”

“好。”

八天時間搭建三條浮橋,實際上工程量並不小,而且還包括調集船隻的時間,所以劉衍也知道施大瑄身上的壓力。

於是劉衍說道:“這樣吧,三條浮橋,十天時間,施總兵今日就去準備吧。”

“得令!”

十天時間扣掉三天的集結、調集船隻的時間,以七天時間搭建浮橋,然後供大軍快速透過,這已經比用船隻轉運兵力更快速了。

而且用浮橋過河的話,還可以避免出現“分批投放兵力”的弊端,防止被朝鮮大軍各個擊破,畢竟“添油戰術”在大多的情況下,那都是兵家大忌。

軍議結束之後,施大瑄便急忙離開了鎮江堡,去著手調集船隻、搭建浮橋的事情了。而其餘眾人,也紛紛動身返回軍中,抓緊時間調集兵馬開始集結。

三天之後,明軍各部將士齊聚鎮江堡,並不算大的鎮江堡城周圍旌旗蔽日、營壘遍佈,四十多萬明軍將士聚集在一處,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與此同時,北洋艦隊的大批運輸船隊,以及明軍從鴨綠江邊蒐集的大量民船也聚集在周邊江面上,正在由北洋艦隊的將士們指揮、加固著,三條並駕齊驅的浮橋在一里多的江面上逐漸成型。

而在江水對面,在朝鮮國義州一帶,明軍的夜不收也開始“明目張膽”的行動起來,開始大力清理沿江周邊的朝鮮軍斥候,這樣的舉動頓時讓朝鮮國部署在義州一帶的兵將緊張到了極點。

劉衍更是下令,命北洋艦隊將士先派出一部分兵馬,佔據江對岸的灘塗,掩護三條浮橋的搭建。

雖然此時義州城內駐紮了一萬多朝鮮兵馬,朝鮮國已經算是大力增兵了,可是這一萬多朝鮮兵面對北洋艦隊第一支隊兵甲齊備、訓練有素的六千將士,依然是處於劣勢的一方,根本不敢出城作戰,只是全力準備守城大戰,同時向後方送去了“明軍已經渡江”的緊急軍情。

此時,劉衍已經不準備再隱藏明軍的動向了,而且明軍在戰力和補給數量上,完全處於絕對優勢,也根本用不著搞突然襲擊之類的策略。

後世志願~軍之所以要保證入朝的突然性,完全是被美國佬的優勢兵器和強大火力給逼得,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做法。

而劉衍也寫了一首新的軍歌,命人抄寫了許多份,緊急傳達下去,命全軍將士學唱。反正劉衍也不是第一次命全軍將士唱軍歌了,所以眾將士也是習以為常,很快便在等候過江的時候學習了起來。

轉眼到了第八天,三座浮橋橫跨鴨綠江面,施大瑄站在旗艦上看著三座浮橋,終於如釋重負的長出一口氣。

而明軍各部將士也從鎮江堡出發,在江邊集結完畢。

此時已經是三月中旬,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份,雖然江邊還有寒涼之氣,但是已經遠算不上寒冷了。

劉衍站在江邊,前方是浩蕩的江面,以及江面上的三座浮橋,身後是四十多萬精銳的大軍將士,一時間心中湧起了滔天的豪情。

“傳令各部:過江!”

國防軍十個軍、四十多萬將士浩浩蕩蕩,分批從三座浮橋快速透過,在對岸,北洋艦隊第一支隊的六千將士已經構建了防禦工事,保證大軍過江的安全。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討背叛、為雪恨,就是報國殤……”

此時劉衍聽著熟悉的旋律,跟著大軍將士一起吟唱著改動過的歌詞,心中更是一陣激盪:“從這一刻起,新的時代開始了,大明將由內向外,開啟新的征程。而朝鮮,則是這個新時代的祭品,這也算是朝鮮的榮幸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