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李倧而言,劉衍也必須敲打一番,以便讓其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處境,不要局面好轉了一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至於劉衍是如何敲打李倧的,各部將領都是不清楚,只是有人見到李倧從中軍大帳出來之後,臉上滿是畏懼和惶恐,隨即便以朝鮮國王的身份給各地下令,命令各地駐守的朝鮮兵也跟隨明軍一起進攻漢城,立即向漢城周邊聚集。
幾天之後,劉衍、李倧率領八十多萬大軍進駐京畿道北面的開城府。
而總兵官施大瑄也率領北洋艦隊三萬精銳從仁川府登陸,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佔了這處府城,從西面威脅漢城。
同時施大瑄還先一步佔據了開城西南方向的江華島,將這裡作為大軍錢糧補給的囤積之所。
至此,明軍暫時完成了對漢城方向的“鉗形”部署,劉衍下令各部將士休整兩日,隨即便準備發兵拿下南面的楊州,打通南下漢城的重要通道。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衍和李倧收到了夜不收和來投朝鮮官吏的稟報,得知樸自荀已經在漢城擁立世子李淏為新的朝鮮國王的訊息。
李倧頓時怒不可遏,同時心中也是一陣酸楚,自己父子二人已經成了這場動亂的犧牲品,這場戰爭不管是哪一方獲勝,恐怕自己父子二人都將陰陽兩隔了。
“閣老!請閣老為小王做主啊!”
李倧直接找到劉衍,一進中軍大帳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劉衍自然是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勸慰李倧幾句之後,便說道:“朝鮮國乃是我大明太祖定下的國號,本就是大明屬國,雖然因為滿清的原因,朝鮮國做了一些傻事,與大明也刀兵相見,可現在朝鮮國上下已經受到了懲罰,也付出了應得的代價。”
“如今殿下王位被賊人篡奪,以至於父子不能相見、君臣不能相聚,本公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再者,朝鮮國乃是大明屬國,沒有大明皇帝的冊封,坐在那個位子上的人,就是非法的,朝鮮國上下也絕不會承認!”
李倧再次感激涕零的磕頭感謝。
送走了李倧,劉衍便立即休書一封,向內閣闡明瞭眼下朝鮮局勢的變動,說明了改變對朝策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且要求內閣代為向崇禎帝稟奏,立即以大明皇帝的名義再次冊封李倧為朝鮮國王,先在法理上佔據制高點。
此時的朝鮮國局勢詭異莫測,各方勢力都在這個大動盪的時期尋求出路。
就在劉衍大兵壓境的同時,從漢城逃出來的金自點也輾轉抵達了忠清道,率領一路上徵召入麾下的數千兵馬進入了忠清道的治所公州城。
忠清道全境位於京畿道的南面,由於之前朝鮮國為了抵抗明軍的進攻,所以將南面的忠清道、慶尚道、全羅道兵馬全部北調,只留下很少的兵力駐守這三處。
所以金自點抵達公州城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擁立三王子李㴭為王,並且以朝鮮國王的名義向忠清道、慶尚道、全羅道的駐軍釋出命令,命各部將領立即率部趕到公州接受整編,以準備北上奪回漢城、抵擋明軍南下。
“叛逆樸自荀擁兵攻陷王宮,王上不幸死難,今擁立三王子為王,繼承朝鮮道統,集各地兵馬北上覆仇......”
隨著金自點的這份檄文傳到各地,一時間整個朝鮮都亂成了一團。
至此,朝鮮國出現了三王鼎立的局面。
各地的將領、官吏都不知所措,手中拿著三方送來的檄文或者命令。
李倧聲稱金自點和樸自荀全都是叛逆,被擁立為王的兩個兒子是被迫的,自己才是朝鮮國王。
金自點聲稱明軍手中的李倧是冒牌貨,樸自荀手中的世子也是假的,只是樸自荀準備自立為王的跳板而已,自己手中的三王子才是朝鮮道統所在。
而樸自荀則聲稱李倧已經被金自點率軍弒殺,三王子也死於亂軍之中,自己擁立世子繼位是大勢所趨。
一時間各種說法、各種訊息滿天飛,朝鮮的局勢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各地的官吏、將領根據自己的派別,以及利益關聯,紛紛開始站隊,一時間整個朝鮮開始分裂。
在這個亂局之下,劉衍卻並不著急進軍,哪怕李倧幾次三番的催促南下,劉衍也始終下令按兵不動。
對於劉衍來說,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可以讓朝鮮國內部各種蝦兵蟹將、魁魅魍魎全部跳出來,只要這些人全部露頭,自己就可以揮師南下,將其全部剷除,也算是為李倧這個傀儡鋪路了。
“朝鮮是大明進軍日本的跳板和後方,決不能讓這些雜魚在後面搞手腳,這次最好將各方勢力全部激出來,然後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