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兩種不同的戰艦混編在一起,速度、火力等各方面都不一樣,就造成在激戰的過程中,北洋艦隊的戰列線數次出現混亂,以及前後脫節的問題,幸好總兵官施琅都及時發現,並且下令予以緩解,但依然非常的驚險。
此時施琅就提出,今後北洋艦隊應該增加戰列艦的數量,至少也要讓每個支艦隊的戰列艦數量翻一倍才行,這樣以後再組建戰列線作戰的時候,就能做到戰列艦為一組,主力炮艦為一組,兩條戰列線同時對敵作戰的有利局面。
第三,便是關於爆破戰艦的問題了。
在這次伊江大海戰中,各支隊的爆破戰艦表現得非常英勇,幾乎是不惜代價的衝向倭寇的後備戰艦,可是換來的戰果卻非常不理想。
爆破戰艦隻裝備了一到兩門艦首炮,火力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在炮艦和戰列艦無法提供火力支援的情況下,這些爆破戰艦其實就是活靶子,面對敵軍戰艦的火力,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而且爆破戰艦是“一次性”的消耗型戰艦,造價高、效果低,除了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起到作用之外,大部分情況下,爆破戰艦所產生的戰果都是不划算的。
所以施琅和鄭芝鵬在總結了這三大條問題之後,也一一給出瞭解決辦法。
第一,對北洋艦隊中各種戰艦的數量比例進行調整:大幅增加艦隊中戰列艦的數量,維持目前主力炮艦的數量,適當削減普通炮艦的數量。同時取消爆破戰艦的編制,可以適當保留一小部分爆破戰艦,不過不再作為一種主要戰艦型號裝備了。
第二,就是全面改造主力炮艦和普通炮艦,大幅增加這兩種戰艦裝備的火炮數量,增強其火力。同時戰列艦裝備的火炮數量也要適當的增加。
施琅認為,大明海軍將來裝備的戰列艦火炮數量,至少要在五十門以上,主力炮艦在三十到四十門左右,普通炮艦裝備的火炮數量要達到二十門以上。
如此才能在未來的海戰中,從容面對各種敵人,包括那些白皮狒狒。
鄭芝鵬說道:“另外還應該向裝備部提出要求:目前咱們海軍裝備的火炮基本上都是重型炮,雖然射程和威力都比陸軍裝備的火炮強,可卻並不是專門打造的海軍炮。應該讓裝備部研發一些咱們海軍專用的火炮,射程更遠、射速更快、威力也更大!”
施琅完全贊同,說道:“那就將這一點也寫在咱們總結的問題裡面,一起呈報給朝廷。”
“好。”
隨後幾天,那些圍觀伊江大海戰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船隻紛紛前往了南洋,以及印度等各自的地盤之中,將大明與日本之間這次大海戰的情況散播了出去,第一次讓西方世界的各方勢力開始正視大明的海上力量。
同時,關於伊江大海戰的捷報,以及施琅、鄭芝鵬總結的大明海軍各種問題及解決措施,也被送往北京城。
“總鎮,目前伊江島這裡,還有琉球國各處都沒有大規模修繕戰艦的能力,我北洋艦隊各部的損壞戰艦在短時間內很難全部修好,必須要想一個辦法啊。”
施琅微微皺眉,說道:“各部損壞比較輕的戰艦,就在伊江島這裡就地修繕,其餘損壞比較重的戰艦,全部轉移到那霸港去。那霸港的條件還算是比較好的,有一定的基礎。另外再給海軍部發去公文,儘快從國內調集一批工匠充實那霸港,將那霸港打造為一處準海軍基地。”
“也好。”
鄭芝鵬贊同道:“從這裡返回國內維修,路途太遠,恐怕很多損壞戰艦都回不去的,時間上也來不及,目前看來也只有這樣了。”
隨即鄭芝鵬又草擬了一份公文,派快船送往國內。
接下來,施琅和鄭芝鵬就要面臨一個實際的問題了。
“現在倭寇的海軍潰敗回去,但是依然有一定的實力,咱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施琅說道:“我建議,將艦隊中所有的完好戰艦都集中到一到兩個支艦隊中,立即封鎖日本向南的海域,決不能讓倭寇的陸軍登陸成功,否則伊江海戰就白打了!”
“好,此事交給我。”
鄭芝鵬說道:“我立即開始調整各部戰艦,總鎮可以先帶著各部的損壞戰艦前往那霸港,咱們同時展開,以節省時間。”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