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站在城牆上的酒井忠勝的心中,則是已經翻開了鍋。
原本按照德川家光的整體佈防,酒井忠勝對這場日本與大明之間的國戰,還是有很充足的信心的。雖然酒井忠勝理智的認為,日本不可能像德川家光希望的那樣,在頂住明軍進攻之後,還能夠有實力反推到朝鮮國去,甚至能夠染指大明的安東都護府。
但以日本國龐大人口數量,以及數十萬新軍的戰力而言,打一個平手,或者是擊退明軍,並且將明軍各部重創,這個還是可以做大的。
可是戰火燃燒起來之後,戰局的急轉直下,讓酒井忠勝感到自己好像在做一場噩夢。幕府以舉國之力打造的數十萬新軍,竟然根本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不但接連戰敗,而且還敗得非常的徹底。
此時酒井忠勝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依然混亂不堪的各部潰兵,心中對守住京都城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了,可是天皇還在城中,自己又不敢棄守這裡,也只能拼盡全力聽天由命了。
“立即派出使者,向將軍大人求援!”
酒井忠勝直到,此時在江戶城內,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還掌控著禁衛軍五萬人馬,這五萬大軍是日軍新軍各部中戰力最強的了,裝備的鐵炮和國崩數量也更多。
所以,此時的酒井忠勝將守住京都的希望,全都放在德川家光的身上了。
而且在酒井忠勝看來,德川家光也一定會出兵救援京都城。雖然幕府將軍與天皇就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失去了天皇的幕府將軍,也就是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誰也不敢想象,日本失去了天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所以酒井忠勝篤定的認為,德川家光接到自己的求援之後,一定會盡快率領禁衛軍趕來支援的。
但是江戶城距離京都城有一段距離,就算德川家光在接到求援訊息之後,立即率部趕來支援,也要數日,甚至是十幾天的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裡,酒井忠勝還是隻能依靠自己。
當然,還有京都城附近的藩主們。
於是酒井忠勝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城中府衙的時候,還是再次派出了一些使者,前往京都城周圍的近江國、淡路藩、和泉國等地求援,希望這些藩主能夠出動各自的舊式軍隊趕來“勤王”。
“哪怕是那些戰力低下的舊式軍隊,只要數量足夠,也能頂上一段時間,只希望將軍大人能夠儘快率領禁衛軍趕到這裡吧!”
當然,此時京都城的危急情況,酒井忠勝也是要向天皇稟報的,於是酒井忠勝便前往皇宮的方向。
此時的日本天皇是所謂的後光明天皇,是日本的第110代天皇,今年只有十八歲。
後光明天皇是後水尾天皇第四皇子,名叫紹仁,幼名叫素鵝宮。母親為園基任之女園光子(壬生院)。崇禎十五年被立為太子,第二年由姊姊明正天皇讓位,成為天皇已經有八年時間了。
這個後光明天皇的性格相當激烈,對於德川幕府方面頗有抵抗之意,與德川家光甚至一度出現對峙的局面。另一方面,他是個愛好學問的人,受到當時儒者藤原惺窩的影響,積極引進朱子學,對於大明也頗有嚮往之意。
京都城的皇宮後來,也被民間稱之為內裹,或者是“裡內裹”。歷史上1331年(元弘元年),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北朝的光嚴天皇在土御門東洞院殿繼位,從此這座宮殿就被指定為內裹,被稱為“土御門內裹”,也就是現在的京都皇居的前身了。
此時位於京都的皇居曾被稱為京都御所、禁裹、內裹等。其中主要的建築包括紫宸殿(正殿)和常御殿(日常生活的地方)等。
當然,作為日本徵夷大將軍的德川家光,為了宣揚自己的“忠君”形象,在江戶城也修建了一座皇宮。
這是一處佔地非常廣闊,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的大型宮殿。
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繞,皇宮分為皇居、外苑、東苑以及北之丸公園等幾個區域。皇宮的大部分(包括宮殿本身),隱蔽在厚厚的石牆、古老的樹木和江戶時期的護城河內。
而且這處皇宮還與幕府城堡相連,此時連同皇宮和幕府城堡,已經全都成為德川家光的居所,這也是後光明天皇與幕府關係交惡的一個原因。
當酒井忠勝將外面的戰況稟報給後光明天皇后,這個十八歲的天皇也開始慌亂起來,不知道京都城還能守衛多久,不知道明軍會如何對待自己,不知道日本的將來會怎麼樣,一切都是未知的,也都是令人恐懼的。
所以後光明天皇問道:“難道不能與明軍和談嗎?”
在後光明天皇看來,大明一樣是溫文爾雅的強大國家,只要日本的態度足夠恭順,就一定可以換來一紙和約。
但是酒井忠勝的一句話,卻徹底打破了後光明天皇的這個幻想:“也許等到徵夷大將軍戰死之後,日本便可以與大明帝國和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