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五年的年末,廣西道南,角硬水。
角硬水是從廣西最西南方的思陵州發源,流向思明府南部方向。
這條河並不算寬闊,而且此時廣西的氣候雖然不像北方那樣嚴寒,但是也算是很涼了,所以在角硬水南北兩岸的氣溫已經比較低了,站在河岸邊,就能感受到陣陣透心的冰涼河風。
此時在角硬水南岸,兩萬八千英軍、四萬多印度土兵已經安營紮寨,一座典型的歐洲式營壘在很短的時間內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在角硬水的北岸,廣西道總兵官李巖也率領廣西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將士抵達,並且在北岸安營紮寨,與英軍隔河對峙。
在短短几天時間裡,雙方的斥候便開始密集交鋒,在角硬水的兩岸,每天都有大量的小規模戰鬥打響,河流的兩岸到處都是火槍的轟鳴聲,甚至有時還能聽到火炮的轟鳴聲。
英軍主將喬西普幾天以來不斷接到各部斥候的急報,而且自己也能聽到遠處、甚至是周邊傳來的火器轟鳴聲,各部的傷亡也開始出現,這種局面讓喬西普不得不慎重起來。
喬西普雖然狂妄,但並不是白痴,這種局面下自然明白明軍絕不是什麼土兵,而是一支真正的強大敵軍。
與喬西普一樣的,此時的李巖也是神色凝重,各部的傷亡也開始出現,而且大部分都是各部的夜不收。這些英軍的確強悍,那些身穿紅色軍服的英軍斥候都很棘手,他們裝備的火槍很是犀利,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與明軍裝備的精良燧發鳥銃不相上下。
而且那些英軍對於火器的使用以及戰法,同樣是非常的精通,可以說是駐防軍、國防軍成立以來,首次遇到的強悍敵人。
於是李巖再次給國防部上報,要求朝廷儘快派出大軍前來支援,同時李巖還下令從後方調集駐防軍第五營前來助陣,準備與當面的英軍死戰到底。
崇禎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清晨,寒風陣陣。
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英軍在喬西普的率領下,開始在角硬水南岸集結,同時還派出了不少的兵馬,開始在河面上架設浮橋。
此時的廣西境內雖然也十分的寒冷,但是卻遠遠打不到封凍河面的程度,所以大軍想要渡河,只能透過浮橋或者船隻。
與此同時,在角硬水的北岸,總兵官李巖也率領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第五營五萬多名將士結陣迎戰,三營將士以品字型結陣,三個偌大的橫陣相互支援,就在角硬水北岸一里左右的地方駐守。
同時,三營配屬的火炮也全部展開。如今經過明軍中的專業“藍軍”歷練,各部將士已經完全熟悉了歐人的戰法,並且明軍各部將士的戰法,以及步兵操典也都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此時三營駐防軍配屬的火炮並沒有集中部署在陣前,而是隻將配屬的虎尊炮部署在陣前,作為大軍鳥銃手的補充火力。
而軍中配屬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火箭炮車則被部署在橫陣的側後方,如此便可以為前方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
另外,各營的騎兵則部署在各自橫陣的兩翼,在防守橫陣側翼的同時,還可以為側後方的炮陣提供必要的支援。
很快,角硬水南岸的英軍各部兵馬,已經進入了明軍重炮的射程之內,李巖當即下令所有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開火,火箭炮車待命。
轟!
一時間角硬水兩岸炮聲隆隆,大量的炮彈不斷落在河水中,以及河水兩岸,正在搭建浮橋的印度土兵頓時砸到重擊,不但眾多正在搭建中的浮橋被當場摧毀,還有許多的印度土兵連同損壞的浮橋落入水中,還有不少的印度土兵被炮彈擊中,當場變成碎肉和血霧。
喬西普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北岸的明軍情況,見到如此部署,便憤怒的說道:“一定有歐人在給明軍指點,否則明軍絕不會有如此戰力!”
“總督閣下,我軍火炮也要立即開火還擊,否則浮橋無法搭建完畢!”
一名下屬上校焦急的說著,喬西普點頭說道:“命令各部火炮開火,集中火力轟擊明軍軍陣!”
“是。”
轟!
很快,英軍的炮火也開始轟鳴起來,大量的炮彈不斷落在角硬水北岸,駐防軍第三營、第四營、第五營的軍陣前方雖然已經提前部署了大量的沙袋牆,但是由於英軍的火炮射擊技巧很是高超,大部分的炮手都可以打出跳彈,甚至可以將炮彈直接越過沙袋牆,砸向後方很遠的軍陣之中,這樣的局面之下,明軍各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殺傷,李巖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當即大聲怒吼著,命令所有炮火壓制英軍火炮。
隨即雙方的幾乎所有重炮都開始改變了轟擊目標,一場幾乎是勢均力敵的炮戰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