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七年五月初三,海南島以南七百里海域。
海軍都督施大瑄站在一艘巨大無比的戰列艦指揮台上,舉著千里鏡向前觀望著。
這艘巨大的戰列艦是福建造船廠新下水的一艘新式戰列艦,被命名為秦始皇號,擁有五層炮甲板,裝備了七十三門火炮,要是換算成後世的噸位來衡量的話,足有三千多噸,是這個時代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此時大明北洋艦隊第一、第二、第三支隊,以及東洋艦隊的所有戰艦,合計八百艘各式戰艦彙集的龐大艦隊,正在迎風破浪的朝著南面航行著,所有的戰艦已經組成了戰鬥佇列,八百艘各式戰艦按照編制,已經以一百艘戰艦為一隊,組成了八組戰列線,整齊的向南挺進。
朝廷任命鄭成功主持對呂宋西班牙人、爪哇荷蘭人的戰事,但是海戰事宜,還是需要有人來具體指揮,於是便調了海軍都督施大瑄作為鄭成功的副手,指揮北洋艦隊主力以及東洋艦隊出戰,先奪取制海權。
而與此同時,大明海軍大舉出擊的訊息也被西班牙人、荷蘭人知曉,畢竟不管是西班牙人還是荷蘭人,都在北面海南島,也就是此時的瓊州府附近海域部署了哨船,當大明海軍出動的時候,這些哨船便快速的向呂宋、爪哇送去了訊息。
對此施大瑄心知肚明,但是卻沒有阻攔,也沒有派出戰艦予以清剿,因為施大瑄要的就是一場正面對決,要畢其功於一役,將西班牙人、荷蘭人的艦隊全部殲滅。
“命令各部全速前進,佔據主動,不給西班牙人、荷蘭人匯合的機會!”
“是!”
大明艦隊浩浩蕩蕩,經過兩天的航行,以很快的速度抵達了呂宋島以北海域,此時西班牙人由十一艘戰列艦,以及三十三艘各式戰艦組成的艦隊也已經出了港口,在港口北面列陣應戰。
但是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西班牙艦隊的指揮官望著北面已經以西能夠望見的無數船帆,心中瞬間就被冰凍上,這是一場根本無法打贏的戰爭,哪怕上帝親自參戰也是一樣。
西班牙人四十四艘戰艦此時已經組成了戰列線,所有的戰艦都在等待著命令,留給西班牙人的選擇只有兩個:投降,或者是迎戰。
原本西班牙人還準備將戰艦部署在港口內,以港口周邊的炮臺提供火力支援,如此來抵擋明軍艦隊的進攻。
可是當哨船送來訊息,西班牙人得知大明竟然出動瞭如此龐大的艦隊,便明白即便己方依託港口,也無法抵擋明軍艦隊的進攻,數量上與火力上的差距已經無法用策略來平衡。
於是西班牙人的艦隊也傾巢而出,因為在西班牙人看來,身為歐洲老牌海上強國的西班牙,在海軍上的積澱不是大明帝國這種東方強國可以比擬的,也許西班牙艦隊可以在正面海戰中,依靠己方高超的海戰技術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但是在西班牙艦隊的所有人見到了大明艦隊的時候,所有的自信和希望,都伴隨著海風煙消雲散,所有人的心中只剩下畏懼和絕望。
“迎上去!”
西班牙指揮官終於下達了命令,指揮著西班牙艦隊朝著大明海軍衝了上去,準備不惜代價圍攻大明海軍的旗艦。
大明海軍的旗艦也是非常顯眼的,一杆大明海軍都督大纛就在戰艦上迎風飄揚,西班牙人與大明商賈往來多年,相關情報也蒐集的很多,自然知道明軍將領旗號的分別。
可是當西班牙人見到秦始皇號那無與倫比的巨大“身軀”,猶如一盆冷水劈頭蓋臉的澆了下來,這些西班牙人都明白,面對如此龐大的大明艦隊,面對如此龐大的明軍旗艦,這一戰是不可能打贏了。
就在這時,大明海軍也做出了應對,北洋艦隊第一、第二支隊出動,以戰列線佇列出擊,一左一右將西班牙人的四十四艘各式戰艦夾在中間。
兩個支隊的戰艦共有兩百艘,其中光是戰列艦級別的戰艦就有二十八艘,如此懸殊的戰力,已經註定了西班牙艦隊的命運。
此時在秦始皇號的指揮台上,施大瑄沉聲說道:“命令總兵官施琅速戰速決,其餘各部艦隊繞過戰場,繼續向呂宋方向前進,並且派出巡洋艦分隊,開始搜尋荷蘭人艦隊的蹤跡。”
“是!”
此時在施大瑄看來,這支西班牙艦隊應該就是西班牙人的主力了,只是荷蘭人還沒有出現,要為後方已經出動的龐大運輸船掃清道路,就要儘快找到荷蘭人的艦隊,連同西班牙艦隊一起,全部予以殲滅。
很快,施大瑄率領海軍主力艦隊繞過了戰場,繼續向著南面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