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與幾人在內閣官署內商議了整整兩個時辰,但是因為此時內閣掌握的情報,也只是能夠顯示盤踞在西域的葉爾羌汗國、準格爾汗國正在暗中調兵,具體的細節暫時還不清楚。而在西南方向,也僅僅是有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官吏稟報,各地土司都有異動,但是具體的細節和情況,也是不太清楚的。
所以劉衍與眾人商議完之後,並不能制定具體的方略,只能命軍情部加強對西域和西南的探查,並且以國防部和參謀部的名義,命兩個方向的都督府加強戒備。
轉眼到了三月初八,西南和西域兩個方向的情報陸續彙集到京城,劉衍再次召集內閣各部尚書議事,商討對西域和西南的方略。
此時在內閣官署的大堂內,軍情部尚書吳國金的聲音正在迴盪著:“目前葉爾羌汗國正在大舉調兵,其中吐魯番部、韃靼土默特部都已經囤積了重兵。吐魯番部在其部阿奇木蘇里唐的指揮下,已經將兵力從七八萬人,擴充到了十五萬,其中騎兵六萬、步兵九萬。現吐魯番部的主力已經開始向沙州城集結。”
“而韃靼土默特部也是一樣擴充,其部首領巴嶽特已經率領七萬兵馬抵達了西海西岸,似乎正在等候後續的糧草補給,現在其部周圍遍佈斥候,我軍情部的人員已經無法靠近。”
“此外,葉爾羌汗國的兵力目前至少已經擴充到了二十萬以上,並且根據暗中調查顯示,葉爾羌汗國大量打造了火器和火炮,並且對其部兵馬進行了整編,其部戰力應該提升了不少。”
此時眾人的臉色都有些凝重,而劉衍則問道:“那準格爾部的情況如何?”
吳國金說道:“準格爾部現在的首領名叫巴圖爾,此人也是一個草原梟雄,已經將準格爾汗國的兵力從數萬鐵騎擴充到了二十萬上下,目前已經將大部分兵力駐守在天山以北的亦力把裡城,看樣子是在防備我瀚海都護府方向。”
劉衍眉頭緊鎖,沉聲說道:“也就是說,現在葉爾羌汗國和準格爾汗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兵力動員,並且已經在我大明的西部邊陲屯兵至少六十萬大軍!”
吳國金點頭說道:“是的。閣老,以目前的局勢來看,應該儘快調動國防軍做準備了。”
劉衍思索了一番,然後說道:“那西南的局勢如何?”
吳國金繼續說道:“目前廣西和貴州、四川的土司在地方都督府的震懾下,已經老實多了,對廣西、貴州、四川土司進一步的限制正在推進中。”
“只是雲南的土司依舊猖狂:雲南方面,車裡宣慰司的土司室利蘇達瑪已經集結了四萬多土司兵,並且勾結了周圍的孟連宣慰司,和北面的隴川宣慰司、幹崖宣慰司、南甸宣慰司、裡麻宣慰司,這幾個土司都在積極擴軍,少則一萬多,多則兩、三萬。”
這時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說道:“土司兵的人數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幾萬人,可是土司兵的戰力卻很可觀,又是在西南的山地、林地中作戰,可以說是非常的棘手。”
吳國金臉色凝重的說道:“更為嚴峻的是,車裡宣慰司的土司室利蘇達瑪還暗中與朵甘思都司達成了某種協議,目前朵甘思都司已經調集至少十五萬大軍,就囤積在董卜韓胡宣慰司一帶。”
自從西域開始動盪之後,劉衍便開始“惡補”關於西域的情報和資訊,對於朵甘思都司也比較瞭解了。
歷史上1370年,明朝軍隊攻取洮、岷等州(洮州、岷州),並進克元朝的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脫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遂降明。
而後元順帝病歿,在此情勢下原先忠於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領陸續歸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襲封主鎮西武靖王卜納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奧魯赤的五世孫)攜帶元朝頒發的印信,率吐蕃諸部首領到南京嚮明朝納款,表示歸順。
明朝收繳了元朝授予他們的印信,分別授予他們為河州衛指揮同知、靖南衛指揮同知,並准予其子孫世襲。明朝在確定藏族地區的都指揮使司、衛、所的行政體制後,陸續委任藏族首領擔任都指揮使司和衛所的官職。
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貢、嘉瑪等故元萬戶府首領為烏思藏的行都指揮使或都指揮僉事等職,對帕木竹巴家臣中的內鄔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則稱為寨官。後來在瞭解帕竹政權的情況後,明朝就開始任命帕竹政權的主要宗本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的官員,並且進一步在內鄔宗和仁蚌宗這兩個最大的宗設立了行都指揮使司。明朝在藏族地區封授的指揮使、都指揮使僉事、千戶、百戶等官職都准予世襲,但是重要官職的襲職要經過皇帝的批准,並換髮敕書和印信。
到了嘉靖朝的時候,蒙古人開始入侵青海地區,韃靼土默特部也是在這個時期進入了青海一帶。
自萬曆朝以後,明朝對邊疆控制日益鬆弛,蒙古人攻佔了整個青海草原,朵甘都司遂廢棄。
吳國金繼續說道:“目前囤積在董卜韓胡宣慰司的十五萬大軍,基本上都是朵甘思都司各地的土司兵,由固始汗統帥,大部分都是蒙古人。”
“固始汗?”
劉衍現在只覺得有些頭痛,明末時期的西南、西北局勢太紛亂了,各種土司、各種大汗層出不窮,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很錯亂,甚至有些子孫輩和爺爺輩都是叫一個名字,如果不是詳細瞭解過,根本看不清這段時期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