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一十二章 調兵遣將

荀景雲也起身領命。

接著,劉衍看向財政部尚書嶽明、國土部尚書張耒、商務部尚書宋公明,說道:“此番朝廷要出動七十多萬大軍,戰馬及馱馬至少二十萬匹,以及至少五十萬民夫,現在三位就當場核算一下,朝廷需要準備多少錢糧物資?”

嶽明主錢財,張耒主糧草,而宋公明則主物資及採購,如今三人也不含糊,直接叫來幾個各部的侍郎,就在內閣官署的議事廳內擺下了若干個算盤,開始噼裡啪啦的核算了起來。

三人足足核算了將近兩個時辰,最終拿出了一連串的數字來。

隨後三人互相謙讓了一下,然後由嶽明說道:“閣老,此番大戰,朝廷要料敵從寬,至少要為大軍籌集半年所需的消耗。”

“出征西域和西南的大軍,以兵力八十萬、馬匹(包括戰馬、馱馬和輜重挽馬)二十萬匹、民夫六十萬計算:大軍半年軍餉為兩千兩百六十萬銀幣,民夫僱傭費半年需一百零八萬銀幣,合計兩千三百六十八萬銀幣。”

“以半年為期:大軍所需糧草數額為四百六十八萬石,戰馬草料需四百五十萬石,民夫口糧需三百六十萬石,合計八百二十八萬石糧食、四百五十萬石草料!”

嶽明說完之後,內閣官署的大堂上鴉雀無聲,就連劉衍也是眉頭緊鎖,臉色很不好看。

嶽明看了看眾人的臉色,也是嘆了一口氣,然後向劉衍投去詢問的目光,劉衍便點了點頭。

於是嶽明繼續說道:“閣老、諸位,眼下財政部在京城內外的府庫中,有存銀一千零一十三萬銀幣、五百九十五萬石糧食、三百萬石草料。這些錢糧是一年多以來,朝廷各部以及商務部各處工坊竭盡全力積攢下來的,為此就連過年的時候,發放給朝中上下大臣和京城內外的勳貴、宗室們的年敬都只發了三成。”

“財政部還要將駐守各地的其餘國防軍、駐防軍將士的軍餉、糧草預留出來,所以財政部庫存的錢糧還要留下四成不動。”

“另外,按照新政的法度,國防部在各地都督府、都護府設有專門發放軍餉錢糧的府庫,每季度由財政部劃撥錢糧到各地的府庫之中,以便為各地將士發放軍餉口糧。這些錢糧也要留下至少六成,只能籌集四成錢糧出來。”

嶽明一邊扒拉算盤珠子,一邊說道:“如此一加一減之後,還有八百七十二萬銀幣的缺口,至於糧食和馬匹的草料,以財政部府庫和各都督府、都護府的府庫存量計算,目前可以籌集足夠。”

不過即便是這樣,八百七十二萬銀幣的缺口,也足以讓眾人發愁了。

宋功明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其實解決八百多萬銀幣的缺口,也是有辦法的。”

“什麼辦法?”

宋功明說道:“以商務部各工坊、商社的盈利狀況來看,一個月的收入就有一千一百多萬銀幣,雖然這些錢財有大部分都要用作朝廷各項開支,但是從中擠出一部分錢財也是可以的。”

劉衍問道:“能擠出多少?”

宋功明思索了片刻,然後說道:“每個月可以擠出大概兩百一十萬銀幣。”

劉衍點頭說道:“本公應該明白宋尚書的意思了:就是說,這八百多萬銀幣的缺口先不去理會,先將朝廷能夠籌集的錢糧運送到位,大軍也如期開始調動、開戰。缺額部分,可以在六個月之內分期從商務部籌集到位,是嗎?”

宋功明點頭說道:“正是這樣。”

劉衍隨即長出一口氣,然後說道:“好,就這麼辦!”

至此,大戰的所有問題都商議妥當,劉衍也不由得感嘆了一番,說道:“如今一年朝廷的開支至少在五千萬銀幣以上,雖然朝廷的收入也有五、六千萬銀幣,可是卻始終存不下錢糧,也真是讓人無奈啊!”

此時大明朝廷的財政收入已經非常可觀了,甚至放在整個大明曆代也是處於“頂峰”的存在,也只有永樂朝和隆慶朝可以與之相比。

劉衍憑藉新政的落實,推著大明的文官集團、武官集團、地方士紳以及宗室勢力一起照章納稅,同時憑藉已經逐步興盛起來的商業、手工業、開礦業等擴大了稅源,所以才能在幾年之內,讓已經崩潰的大明財政徹底脫胎換骨,直接年入數千萬,堪稱奇蹟,也足以讓劉衍感到自豪了。

可是這幾年以來,大明的各項開支始終居高不下,各地不是在重建,就是在打仗,而且還是大戰,所以現在的大明就是高收入、高開支,那一邊都降不下來。

眾人也是頗為感慨,嶽明更是憧憬道:“要是每年數千萬銀幣的收入能夠攢下一半,不,三成,我做夢都能笑出來!”

劉衍也是大笑起來,不過想想看,等到平定了西南、收復了西域,再拿下烏斯藏,朝廷短時間內就只剩下日本一個用兵方向了,到時候各項開支應該會逐漸降低吧。